C114訊 7月1日消息(南山)6月27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對于記者提問“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運用人工智能輔助審查持何態度?人工智能的推理結果是否可直接作為審查意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查業務管理部部長蔣彤進行了回應。
蔣彤指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也為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歐美日韓等主要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機構都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紛紛將其納入戰略規劃,積極探索其在審查工作中的應用。國家知識產權局也一直高度關注人工智能對知識產權工作的影響,特別是海量的知識產權數據資源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非常適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系統開發、技術訓練和迭代升級。
為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專利審查質量和效率,202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上線了專利智能審查和檢索系統,并在基于發明構思的智能語義檢索、局部外觀設計的圖像檢索、案卷自動聚類分配等多個業務場景開展試驗,都展現出很好的應用前景。近期,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升級人工智能在專利審查工作中的應用,通過提高檢索專利對比文件準確度等方式,助力審查員更好理解發明構思、更快進行技術分析,為審查提質增效提供更有力支持。
蔣彤強調,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人工智能在專利審查中的應用,發揮的是輔助審查的作用,其產生的推理結果,不能直接作為審查意見。審查實踐中,審查員必須按照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專利審查指南的規定,依法客觀作出審查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