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2025(第十四屆)飛機航空電子國際論壇在上海市成功召開。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吳躍,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剛分別為論壇致辭。
本屆論壇由中國航空學會、中國航空研究院、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作為嘉賓單位,中航西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航珠海通用航空研發制造基地、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支持,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中航工業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中航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中航工業雷華電子技術研究所、中航工業合肥航太電物理技術有限公司、航空電子綜合與體系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民航空管航空電子技術重點實驗室、航空電子系統射頻綜合仿真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機載、彈載計算機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中國航空學會計算與仿真分會、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創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創新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先進航空電子研究所、上海廣堯航空承辦,閔行區顓橋鎮人民政府、上海市航空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上海會員工作站協辦。
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吳躍
吳躍在致辭中指出:當前航空電子系統聚焦三大核心方向:一是數智化,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重塑航空電子全產業鏈,涵蓋數字孿生研發、智能化制造和預測性運維;二是多核化,利用分布式計算與異構集成提升航電系統算力,滿足高并發、低延遲需求,同時增強功能與信息安全;三是綠色與智慧發展,結合低功耗硬件與智能算法降低碳排放,并推動衛星通信、5G-ATG與AI融合,實現飛機的“空中智慧體”愿景。全球應攜手合作,共同應對“雙碳”目標與科技革命挑戰,推動航空電子向智能協同轉型。
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剛
王建剛在致辭中提到:航空電子技術是航空領域的核心,直接影響飛行安全性和經濟性。中航機載作為中國航空機載設備的主要供應商和國家隊,致力于推動航電、飛控等五大系統的數智化與多核化發展,并以上海為創新樞紐,聯合全球產業鏈伙伴共謀未來。為此,中航機載提出三大行動倡議:打造“云-邊-端”協同的下一代航電架構、推動綠色航空減碳、深化全球協同創新,并呼吁國際社會開放合作,共同定義綠色智慧航空新范式。
主旨報告環節,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吳樹范,中國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電子電氣室副主任張平,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919型號專家王偉,航空電子綜合與體系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金巖,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網絡安全資深專家Mario WERTHWEIN,羅克韋爾柯林斯上海有限公司高級市場經理李淼,閔行區顓橋鎮人民政府副鎮長蔣祚賢等近40位行業專家,圍繞適航規章體系建設、智能飛控系統、輔助駕駛技術、先進測試技術、可靠性分析&試驗、多核技術發展趨勢、可持續及創新技術、低空及eVTOL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論壇為期兩天,圍繞“數智化、多核化賦能航空電子的未來綠色和智慧發展”主題展開,共計發表38場專題演講,吸引了100余家單位、600余位來自政府機構、局方、飛機制造廠商、航電系統供應商、低空經濟領軍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單位的行業同仁參加,促進飛機航空電子的設計及制造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