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9日消息(李明)隨著2G、3G的退網成為必然,基于NB-IoT+4G+5GNR的幾大核心物聯網技術將擔當起開啟萬物互聯的大任。其中,4G LTE是業界公認的將承載主要面向語音、中速率場景的連接技術。
但與此同時,對網絡速率要求不那么高、但要求穩定可靠、支持語音、并且低成本的LTE物聯網行業連接需求愈加旺盛,這也使得Cat 1成為當前中速率、尤其是中低速物聯網市場的“香餑餑”。
Cat 1為何能一夜爆紅?業界對于Cat 1進行了哪些針對性布局?當前行業又面臨哪些新挑戰呢?對此,芯訊通CEO楊濤在接受C114專訪時為我們進行了詳細解讀。
市場值得期待:Cat1地位轉正,進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當前,蜂窩物聯網連接分布大致是10%“高速率”,30%“中速率”,60%“低速率”。5G將承擔起超大帶寬、對時延極其敏感的“高速率”場景;NB-IoT憑借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大連接等特點,將接過2G的班繼續滿足大規模的、不需要語音的低速率場景;4G LTE是業界公認的將承載主要面向語音、中速率場景的技術。
而LTE連接的物聯網中速率場景可采用Cat 1和Cat 4支撐,但像公網對講、共享經濟、金融支付、可穿戴/追蹤、智慧能源、工業控制等,這些行業需要一定速率(中低速即可,下行10Mbps以內,上行5Mbps以內)、滿足一定高速移動需求、對時延敏感、支持語音、更注重低成本和低功耗,面對這些場景Cat 1的優勢更為突顯。
在楊濤看來:雖然都出自LTE技術,但Cat1的市場非常值得期待。LTE Cat 1和LTE Cat 4同屬于3GPP Release8標準,但Cat1恰好屬于LTE網絡的中低速檔。Cat.1一夜爆火,這跟網絡端以及Cat 1模組上下游產業鏈的降本關系很大。首先,在網絡端,幾乎無需增加建設成本,Cat.1就可以無縫接入現有LTE網絡,無需針對基站進行軟硬件的升級或新建,也沒有兼容的風險,網絡覆蓋成本很低;其次,在終端側,LTE Cat.1模組相比同等場景下的NB-IoT和2G模組,在通信速率和時延上具有較強優勢;相比傳統Cat.4模組Cat1則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明顯的硬件成本優勢。
行業資訊機構TSR預測,LTE Cat.1將保持高速增長,在未來幾年的全球市場中LTE年均出貨量將達到8000萬臺以上,而LTE Cat.1模組未來會保持3000萬臺以上的年均出貨量。
特別是近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通知》的總體目標是推動2G/3G物聯網業務遷移轉網,建立NB-IoT(窄帶物聯網)、4G(含LTE-Cat1,即速率類別1的4G網絡)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在深化4G網絡覆蓋、加快5G網絡建設的基礎上,以NB-IoT滿足大部分低速率場景需求,以LTE-Cat1(以下簡稱Cat1)滿足中等速率物聯需求和話音需求,以5G技術滿足更高速率、低時延聯網需求。并且首次明確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2G/3G網絡,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向NB-IoT/4G(Cat1)/5G網絡遷移;鼓勵各地設立專項扶持和創新資金,支持NB-IoT和Cat1專用芯片、模組、設備等產品研發工作,提高芯片研發和生產制造能力,滿足規模出貨需求。新政的出臺,使得Cat1在中等速率物聯網連接市場的地位已經轉正,正式進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全面產品布局:更好服務客戶
作為上游標準化芯片與下游高度碎片化的垂直應用領域的中間環節,模組對于Cat 1在物聯網市場的行業應用和創新來說至關重要。
早在2016年,芯訊通就已經研制出了Cat.1模組--SIM7500系列,SIM7500系列有覆蓋全球的多個細分區域版本,在很多行業已有百萬級的出貨,主要集中在工業網關、追蹤器、工業表計和公網對講等行業應用;今年芯訊通新推出了性價比更優的Cat.1模組隊列:A7600C1和A7670系列。“基于之前成功的Cat.1模組應用經驗,我們相信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客戶應用、也能更好地服務客戶。”楊濤說。
運營商是推動Cat.1規模部署的重要力量,中國電信推廣Cat.1產品是最積極的運營商之一,早在2016年就提前布局LTE Cat.1生態。據楊濤回憶:芯訊通當時的SIM7500系列就有為中國電信定制的細分型號,還推出了Cat.1 DTU并借助電信自主研發的統一云平臺,實現“終端+通道+平臺”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該方案已在全國多個應用場景成功落地。芯訊通和中國電信的深度合作由來已久,隨著國產芯更具性價比的Cat1產品A7600C1和A7670系列產品的推出,芯訊通未來和中國電信的合作將會更加緊密。
中國移動擁有大量的2G客戶,芯訊通2G模組SIM800系列在國內市場客戶眾多,針對有2G升4G網絡需求的客戶,芯訊通已推出兼容SIM800的A7670系列產品,方便客戶終端側無縫升級。同時,A7670也將積極配合中國移動進行入庫測試和認證。
中國聯通近期在Cat.1領域也有較大動作,已在公網對講、DTU等行業開始招標,芯訊通將積極參與,盡快安排相關產品進行聯通入庫測試認證。
直面價格大戰:滿懷信心參與競爭
而隨著紫光展銳、ASR等芯片廠商發布性價比更高的Cat 1芯片之后,Cat 1模組價格已經越來越具有競爭力。目前市場上的Cat 1模組價格已經迅速降至45-60元,例如前幾天有些廠商發布的Cat 1模組打出了45元限時搶購的驚爆售價。可以說Cat 1模組市場量未起、價格戰卻提前打響。
對此,楊濤認為:物聯網行業近幾年發展迅速,模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成本和售價也相對透明。從商業角度看,一些2C類型公司發布新品時,通常都會用一些促銷手段吸人眼球,比如:打折促銷、免費試用、限量打折、賠本銷售等。事實上模組行業主要是面向2B客戶,其市場銷售方式與2C市場差異較大,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模組廠商在進行品牌宣傳時也會逐漸嘗試采用2C市場的方式,這樣做在短時間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并帶來一些類似2C的零散市場或客戶。
“但是模組的主要市場還是2B客戶,一個成熟的企業客戶進行模塊產品選型時,在價格之外還會綜合評估產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及生命周期,并評估模組廠家的供應、服務及風險控制控能力等。”楊濤進一步指出:成本方面,大多數電子產品都遵守摩爾定律,集成度越來越高,規模化效應一定會進一步推動產品成本的持續走低。“雖然Cat1市場才剛剛開始,但大家都相信Cat 1模組未來的需求量會很快引爆,產品的成本也一定會快速降低。從這個角度看,當前的Cat 1模組價格一定程度有采用未來的成本計算。”
談及在Cat 1市場的優勢,楊濤總結道:“第一,芯訊通在模組行業已沉淀18年,擁有豐富的服務2B客戶經驗,既在產品布局上具有前瞻性和獨有視角,同時在成本控制、質量控制、交付運營等方面也一直處于行業前列;第二,芯訊通核心團隊成員已深耕物聯網行業超過15年,既擁有全制式、可覆蓋全行應用的產品隊列,同時還掌握了內存保護和自我修復、搜網機制、通訊網絡協議等深層次的核心技術,既擁有嚴格、不斷完善的產品研發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同時還具備高效的交付運營能力及優質的客戶服務團隊;第三,芯訊通還與眾多生態合作伙伴逐漸形成了戰略合作,包括供應商、運營商、客戶和行業協會等。因此我們有充足的信心參與Cat.1模組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