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18日消息(樂思)在近日召開的“中國SDN/NFV/AI大會”上,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院長陳運清發表了題為《邁向5G和云的網絡重構進展與實踐》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介紹了中國電信CTNet2025的最新實踐進展。
2016年,中國電信發布了《中國電信CTNet2025網絡架構白皮書》,以智能為牽引,實施“網絡、業務、運營、管理”四大重構,提供綜合智能信息服務。具體而言,中國電信將把握“網絡隨選、彈性部署、快速配置”等行業技術發展趨勢,以智能牽引網絡轉型,深化開源技術應用,積極引入SDN、NFV、云等新興技術,實現網絡、IT融合開放,為快速部署業務、提升安全能力、促進業務創新提供有力支撐,為用戶提供可視、隨選、自服務的全新網絡體驗。
陳運清指出,中國電信CTNet2025目標網絡應具有七大特征,分別是:簡約、敏捷、集約、開放、泛在、高速和安全。
據介紹,中國電信CTNet2025網絡重構的實踐進展主要分為三大層面。SDN方面,中國電信面向中小企業發布了隨選智能專線產品和解決方案,面向中小型企業客戶,基于SDN技術,結合大網優勢,提供靈活、便捷、自助、低成本、動態的智能隨選網絡。同時,推出了面向家庭客戶的SDN智能網關,已經在多省試商用。未來通過5G切片+承載網+云的系統編排,可為每個客戶或每類業務實現固移融合、云網融合端到端差異化承載。
此外,云資源池SDN項目已經在多省投產,網絡配置開通由周縮短到分鐘。承載網SDN化方面,163網在國際出入口/互聯互通,在省際網絡、骨干網-城域/IDC、163新老平面間實現了流量自動調優;CN2網在全部PE間實現低時延選路,面向政企客戶提供了最優路徑選擇能力。
NFV方面,中國電信發布了三層解耦的MANO和NFVI企業標準,完成vBRAS、vIMS實驗室和現網三層解耦測試。同時,與自研NFVO結合,vIMS、vBRAS在多省試商用,以承載VoLTE、VoIP、ITMS等類型業務。此外,智能專線產品的隨選節點等網元試驗均采用了云化網元。
中國電信以解耦為基礎,逐步推動網絡云化。目前,正穩步推進典型網元(如vIMS、vBRAS等)的解耦試點與試商用部署,逐步實現CTNet2025所提出的80%網元功能軟件化的目標,使未來網絡具備云化部署,彈性擴縮容,快速交付等特征。
同時,中國電信也已經給完成了OTII服務器以及軟件平臺對于vBRAS的承載評測。中國電信自2012年起開展定制化服務器研發,目前以適用于邊緣機房的服務器方案為重點,滿足新興業務需求,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管理效率。OTII服務器以及軟件平臺對于vBRAS的承載評測,初步驗證了在現網平滑引入OTII服務器的可行性。
此外,中國電信還完成了基于FPGA的新型vBRAS的方案試點和驗證。具體而言,完成了基于FPGA的三層解耦vBRAS現場試點,結合自研NFVO、驗證了對大流量網元的性能優化情況。測試結果表明,基于FPGA加速的vBRAS網元可以實現轉發密集型業務的加速。
中國電信認為,現有的運維手段無法滿足中國電信CTNet2025網絡重構的七大目標,需要引入AI技術手段,實現智能策略輔助下的智能運維。
中國電信已經打造出了基于AI和大數據的無線網絡智慧運營平臺。基于大數據挖掘算法和AI算法對無線網絡優化性能數據實現四大功能:指標異動監測、異常診斷、趨勢預測以及擴容預測。
在此領域最新的進展是基于2018年福建省試點平臺,2019年升級到集團綜合網智平臺集中部署,欲推廣到十個省份。同時算法監測指標由福建省的三個關鍵字段增加到十五個。平臺功能模塊由最初試點的三個增加到四個。成效進展上,趨勢預測準確率由原來的75%增加到83%。算法應用上,除無線網領域,已推廣到DICT,大帶寬等多個領域。
陳運清認為,基于AI和大數據的無線網絡智慧運營平臺的技術難點在于兩個。第一,數據量由福建一個省增加到全國,底層數據庫和計算框架需要重新搭建,還需硬件和軟件同時升級才能保證計算效率。第二,全國小區差異遠遠大于福建省內,每個算法需更換各地區差異重新迭代優化,算法精確率收到極大挑戰。
中國電信預計其網絡智能化重構將于2025年之前全面完成,計劃在10年內實現80%網絡功能虛擬化,隨選網絡規模提供以及部署新一代運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