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6月30日下午消息(舒允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成我國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重大戰略部署。在全社會共同關注下,“新基建”的熱潮迅速席卷大江南北。5G憑借優異的特性與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也將發揮無可替代的重大價值。
在今日舉行的“GSMA Thrive·萬物生暉——新基建與企業數字化論壇”上,華為無線網絡首席營銷官甘斌發表了《5G=5“機”,新價值,新機遇》的主題演講。他指出,5G作為“新基建”數字底座,將驅動聯接、AI、云、計算、行業應用五大產業升級,帶來經濟發展新動能。
5G使能全場景聯接:實現個人與家庭的智能化
“5G首先帶來的是聯接體驗的大幅升級。”甘斌在會上表示,5G時代的聯接將不僅僅局限于智能手機,而是從4G時代以人為中心擴展為5G時代以人和物為中心,使能智能手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的全場景聯接,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
根據華為GIV@2025預測,到2025年,平均每人將擁有5個智能終端。除了80億智能手機,個人PC、平板電腦、VR眼鏡、智能手表、智慧屏等智能終端數量將超200億,通過5G可以使視頻通話、視頻娛樂、個人數據在不同終端間無縫切換。此外,超200億實時在線的智能家居設備,比如音箱、投影儀、打印機、血壓儀等,通過5G可實現操控和管理,使之成為個人和家庭感知的自然延伸。
生活、工作各個場景中無所不在的物理世界感知節點,將通過5G與數字世界的逐步融合,為消費、教育、出行、辦公等場景塑造新的智能基礎平臺,由此衍生出更多智慧服務。
5G讓人工智能無所不及:普惠千行萬業
“通過5G使能全場景聯接,將給人工智能的應用和普及帶來巨大的便利。”甘斌分享道,首先,5G可以使算據上傳不受限。數百億終端產生的海量數據實時上傳到云,給人工智能運算提供無窮算據,縮短訓練周期。其次,5G使每個終端都擁有云端的無盡算力,從而減少終端對本地運算能力的要求,降低終端的成本。最后,云端人工智能的運算結果可以通過5G傳遞給任何數字終端,使人工智能的應用普惠化。
5G將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成熟,在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語音實時識別、機器實時翻譯、車牌識別、制造業產品檢測等,都可以通過無處不在的5G網絡應用于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據預測數據,到2025年,5G可以讓人工智能新增萬億美金以上的產業空間。
5G讓云觸手可及:激發海量存儲和無盡算力需求
“現在,云的技術和服務模式已經逐步成熟,而數億終端的聯接需求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將成為云高速發展的催化劑。”甘斌繼續說到,云正在從互聯網行業向政務、金融、工業等行業加速滲透,將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廣泛普及。預計今年全國將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千行百業上云已經是不容置疑的趨勢。
一方面,5G激發全球海量存儲的需求。受限于本地存儲能力不足,2019年年增近40ZB數據中,只有2%不到的數據得到保存,5G大帶寬能力將使海量數據保存在云端成為可能。據預測,2025年全球新增180ZB數據中云端存儲的比例將達到92%。
另一方面,5G激發無盡算力的需求。受限于本地計算能力不足,現在只有不到10%的數據得到分析和應用,5G將使每個終端都可以隨時隨地擁有云端的無盡算力。據預測,到2025年算力的需求相比于2019年將增加15萬倍,數據利用率將從10%提升到80%。
5G讓計算無處不在:構筑端邊云協同的計算形態
當前,計算能力已經成為人的能力的一種延伸,對計算需求的增加促進了計算模式本身的不斷發展。5G將加速構筑云邊端協同的計算形態,使云邊端之間高效的協同,推動計算進入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基于云邊端協同的模型,中心側專注基于海量數據暴力計算的通用模型計算,邊緣側滿足數據極低時延處理、安全與隱私保護等需求的專業化計算,端側滿足耳機、手機等個性化終端的計算需求。
“我們面臨的是一個計算產業的大藍海。根據Gartner的數據,預計到2023年,計算產業的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甘斌說。
5G加速千行百業數字化:構筑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正如大家常說的,‘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是實現行業數字化的重要使能技術,將會大幅提升千行萬業的運作效率。”甘斌表示。根據華為GIV@2025預測,移動產業對經濟貢獻逐年增加,5G將為主要驅動力,其帶來長期回報將是非ICT投資回報的6.7倍。
當前,在智慧醫療、遠程教育、智慧園區、商旅文等四大行業場景中,5G應用用例已經成熟,并開始規模復制。在中國,已有超過300家醫院完成了5G網絡的部署,并通過遠程會診、遠程監護、遠程B超等應用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預計一到兩年之內全國三萬座醫院將會全部部署5G網絡。此外,全國50萬學校、30萬園區、10萬酒店、數萬商場購物中心也已啟動5G的商用部署。另外,包含電力、礦業、港口、油氣、制造、鋼鐵等行業場景,也正在積極推進與5G的技術融合。
“我們都將從5G帶來的五大產業機遇中獲益,這需要全社會攜手同行,在商業模式、交付模式、政策支持、創新應用、多樣化終端等多方面持續探索,共同迎接‘5機’時代。”在發言的最后,甘斌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