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準確理解ICT行業能源消耗的真正驅動因素對制定有效政策至關重要。愛立信最新發布的ICT能源演進報告澄清了關于數據傳輸與電力使用的常見誤解,并強調了采用科學方法評估未來能源消耗預測的重要性。此外,報告還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及數據中心的擴張將如何影響全球能源趨勢。
過去16年,全球數據流量增長80倍,但ICT行業電力消耗僅上升1.4倍。AI目前占數據中心用電的8%,預計2030年可能增至20%,但技術進步將持續優化能效,抑制指數級能耗增長。
數據爆炸 ≠ 電力激增
報告顯示,數據傳輸量與電力消耗并非線性關系。例如,移動通信基站95%的電力用于維持基礎網絡覆蓋(如信號同步),而非數據傳輸本身。Netflix貢獻了全球30%的數據流量,卻僅消耗數據中心0.5%的電力,凸顯能效提升的關鍵作用。
能效革命:5G與AI的突破
5G技術通過延長通信間隔(比4G高100倍),大幅降低能耗。AI芯片效率每3年翻一番,新一代硬件比2008年節省99%電力。AI能耗趨勢2023年僅占ICT行業1%,但預計2028年或占數據中心用電20%,高效模型(如DeepSeek的LLM)將成關鍵變量。
傳統預測為何失效?
過往研究高估ICT能耗,因錯誤假設“流量增長=耗電增長”,F實案例:Meta、谷歌等巨頭承載50%互聯網流量,但僅占數據中心35%用電量,且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2030展望:溫和增長,技術驅動
ICT總用電量預計增長10%(達1100TWh),老舊設備淘汰與6G技術落地將持續優化能效。AI短期受限于硬件供給,長期依賴專用模型與高效硬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