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亮點是強調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那么,信息通信業對此如何理解把握?
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南京郵電大學原校長楊震在接受《人民郵電》報專訪時表示,為培養和發展新興產業,搶占當今世界經濟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在國家層面上推動使能技術創新顯得至關重要,而工業互聯網、5G網絡和千兆光網都是重要的使能技術,我國積極倡導的新基建項目,多數都具有這個特征,能夠促使其它行業轉型升級,快速發展。
楊震代表告訴記者,使能技術處在基礎科學理論研究和成熟產品研發之間,其特點是帶動作用,利用現有科學研究成果,尋找創新性應用思路,帶動整個創新鏈的產品開發、產業化等。簡而言之,使能技術的生命力在于帶動力、衍生力。使能技術具有明顯的層次特征,其內涵受使能技術創新的目標決定。在國家層面,使能技術則是能推動一國產業技術進步、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和共性的技術。
楊震代表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發展工業互聯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就是為培育壯大新動能。以5G為例,眾所周知,半個多世紀以來,以集成電路、計算機、光纖通信、移動通信、衛星通信、互聯網、智能手機(終端)和衛星導航等的發明和應用為代表,信息通信科技的發展深刻影響了整個人類社會。以快速發展的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化浪潮,將重塑信息產業生態鏈,推動信息化與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全面融合,拉開新產業革命的序幕。其中的5G技術不但是新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也是使能技術。例如,5G支撐的三種業務中的大規模機器通信(mMTC業務)和高可靠低時延業務(uRLLC業務),將使得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得到廣泛普及,無人車輛、飛行器等快速發展,同時也將支撐遠程醫療、工業自動化、遙感、遠程監控等各種應用。信息通信技術(ICT)支撐的社會基礎設施,在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后就成為最重要的社會基礎設施,其一旦癱瘓或者停擺(如因為計算機病毒或者自然災害摧毀了設施),對整個社會將是災難性的。例如,我們將無法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購買任何東西,交通運輸也無法正常運行,更不用說軍事上將無法保衛國家。因此人稱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怎么改變社會?主要靠豐富應用場景,使能千行百業,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題中應有之義。
那么,發展工業互聯網,為什么要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呢?楊震代表認為,中小微企業之所以強調“中小微”,其實背后還隱含一層意思,即這些企業技術實力比較弱,如果讓他們把5G、工業互聯網技術和自己企業的生產線結合起來,叫他自己來開發這個平臺,他不一定能夠成功搞出來,同時,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如果都各自重復開發,也浪費資源。所以,需要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這樣,中小微企業能稍加改進就可以用起來,大大提高它們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楊震代表呼吁,為了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5G網絡和千兆光網重要使能技術作用,政府部門須給予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更好的支持力度,比如5G網絡投資成本大,運營耗電多,對三大運營商壓力大,這樣的問題要盡早解決。此外,各大運營商包括互聯網公司,應加速開發更多的5G場景應用,畢竟5G是否成功需要大量新業務支撐。最后,產學研用要適當把人才結合起來,學校有學校的人才,企業有企業的人才,共同打造良好生態,加快對關鍵核心技術持續進行攻關,充分發揮使能技術的產業帶動作用,培育壯大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