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交《關于推動人機共教、人機共育,制定人工智能新型教與學終端標準的建議》認為,當前新型教與學終端對落實“雙減”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和社會意義,也是國家新基建重點推薦和支持的方向,但是《教育系統部門集中采購目錄》未將其納入采購范圍,導致廣大需要使用的區域存在資金申報困難。同時各地在遴選新型教與學終端缺乏統一標準,如果使用核心技術不達標的終端,對學生學習容易產生誤導,也會對信息安全、視力保護等帶來潛在風險。建議教育部能夠牽頭加強新型教與學終端在學校一線的工作指導和推廣普及。劉慶峰建議,一是建議教育部、工信部聯合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制定終端關鍵技術和產品標準,并確定檢驗檢測方法。建立新型學習終端進校審核備案制度,遴選技術領先、綠色健康、安全可控的學習終端進入校園。加強應用管理,統籌做好教育教學安排,科學合理使用電子產品,保護學生視力健康。
二是建議教育部在《教育系統部門集中采購目錄》中進行明確列支,確保各地推進新型教與學終端普及有明確資金保障。同時在財政資金較為緊張的農村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在《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中將新型教與學終端建設納入支持范圍。
三是依據《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引導各方主體參與教育新基建”的要求,建議教育部鼓勵各地積極探索財政、家、校多元資金投入,加速新型教與學終端普及。同步對全國各地利用社會資源投入,推動新型教與學終端普及的優秀做法進行案例總結,面向全國宣傳和引導。
劉慶峰在《關于利用人工智能加強青少年抑郁癥全量篩查并納入全民醫保的建議》中提出,一是建議由教育部牽頭,研究并發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專項方案》,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心”六育全面健康發展。重視心理教育,加強建設心理健康必修課程及講座,配足心理輔導老師,設立心理咨詢熱線,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發展能力,有效預防抑郁癥。同時,圍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管理設立多部門協同中心,建設預防預警體系,打通學校、家庭、社區及醫院的數據互聯,及時發現并處理危機個案,建立常態化篩查、跟蹤、分析機制,做到預防、預警、干預。
二是建議由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共同牽頭,建立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和抑郁癥智能篩查平臺,為全國中小學進行全量篩查。依托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圍繞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形成跨越成長周期的系統性規劃設計,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和個體診斷醫療檔案。研發專業的測量工具和流程,并建立國家和行業標準。設立專題攻關項目,加速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心理疾病及抑郁癥管理中的應用。重點突破多場景全樣本的多維多模態數據采集,智能化、個性化信息分析反饋等智能化關鍵技術,提高篩查度量準確度。
三是建議由國家和地方醫保局牽頭,將抑郁癥及心理咨詢納入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一方面減少患者病恥感和歧視,降低患者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加強規范化治療,惠及更多中輕度患者。
劉慶峰在《關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推進老齡守護的若干建議》中提出,一是建議針對養老護理人員短缺現狀,加快推進康養機器人的成果轉化,在康復訓練和安全監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建議民政部牽頭聯合工信部,設立專項,開展社區機構等多場景的應用試點,支持相關成果轉化及應用推廣,增強醫療衛生機構為老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二是建議推動陪伴機器人專項課題研究,尤其加強科技創新和產品支撐,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數、實現陪伴關愛。
建議科技部牽頭,設置陪伴機器人專項,支持相關的多模感知、情感計算、主動對話、虛擬形象等相關關鍵技術與陪伴機器人產品研發。布局創新平臺,支持基礎與應用研究,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三是建議以健康狀況取代年齡約束,擴大老年文化服務和健身服務供給,營造優待、善待老年人的良性氛圍。
建議民政部及文旅部給出指導意見,在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空間中充分考慮老年群體的需求權益。以健康狀況取代年齡約束,修改完善相關規定,為老年人的健身娛樂等服務提供更加合理的支持,保障老年群體的活動權利。
此外,劉慶峰還提出了《關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慢病管理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建議》《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間檢查結果互認,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建議》《關于發揮5G+AI優勢,在全球率先開展無障礙智能通信服務的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