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智聯時代,數據就是生產要素,算力就是生產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云南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云勇接受《人民郵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離不開“兩力”,即網絡“運力”和數據處理的“算力”。就如何處理好“兩力”的關系、運營商在算力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算力網絡未來的創新方向等問題,張云勇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算力網絡方興未艾
“網絡‘運力’主要依賴5G、千兆光網、千兆WiFi和物聯網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而算力則涵蓋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信息安全等信息通信新技術。”張云勇向記者解釋,廣義來說,算力網絡是一種根據業務需求,在“云、網、邊”之間按需分配并靈活調度計算資源、存儲資源以及網絡資源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通俗地說,算力好比是電,算力網絡就是電網。在萬物智聯時代,算力網絡可以滿足自動駕駛、云游戲、人臉識別、VR/AR等新興應用的實時計算需求。”
算力是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成為支撐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的新動能,得到世界諸多國家的高度重視。據羅蘭貝格預測,從2018年到2030年,自動駕駛對算力的需求將增加390倍,智慧工廠需求將增長110倍。面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巨大市場,各行各業對算力和網絡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以算力網絡為代表的下一代網絡轉型逐漸成為產業各方共同關注的熱點。張云勇向記者表示,“算力網絡開辟了新的藍海市場,給基礎電信企業帶來了新機遇,創新業務收入占比將有望從目前的三成提升到四成。”
有機整合算力與網絡“運力”
根據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數據,我國目前已建成數據中心規模500萬架,對應算力高達130EFlops(每秒1.3萬億億次浮點運算)。隨著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算力需求愈發迫切,預計算力需求將保持超過20%的年均增速。
截至目前,我國已陸續出臺多項政策,加快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5月,“東數西算”工程開始部署;今年2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旨在推動數據中心合理布局、供需平衡、綠色集約和互聯互通,將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促進綠色發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算力與網絡“運力”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疊加,在打造算力網絡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首先就得整合算力和網絡資源。“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區域協同規劃。”張云勇向記者表示,“目前的網絡布局基于‘八縱八橫’時代的骨干網架構,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網絡布局將有一個優化的過程。”張云勇進一步解釋,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是由我國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所決定的,從東部的多個數據源到西部多個計算中心間需要通過網絡來互聯,實現跨區域的算力協調調度,支撐數據要素的高效流通。“基于算網協同的算力網絡是盤活算力資源的關鍵。基礎電信企業應研究網絡‘運力’與算力緊耦合的路徑,實現‘兩力’融合化、一體化。”
打造以數據為中心的新型算力網絡
“要順應技術趨勢,從數據中心逐步過渡到以數據為中心。”張云勇表示,過去的網絡通信和計算是相對分離的,數據中心主要功能是數據存儲,即是數據流在某個時刻的快照,通信則主要負責信息的傳輸。未來的計算模式則以數據為中心,強調通過承載數據流的可編程網絡,實現快速數據計算,即基于快照信息而產生新的數據流。下一代網絡需要把計算作為一種業務需求,通過網絡使能計算資源的靈活部署、智能調度,形成計算和通信有機融合的算力網絡新體系。
在IMT-2030推進組最近發布的網絡架構白皮書中,已經把算力網絡技術作為6G的核心技術之一,包括算力服務功能、算力路由功能、算網編排管理功能等。張云勇建議,構建以算力為中心、網絡為根基,“網云數智安邊端鏈”等多要素融合的立體泛在算網基礎設施,推動網絡從“云網融合”“算網融合”到“算網共生”。
對基礎電信企業而言,從現網過渡到全新的算力網絡,實現算力運營、建立算力生態、提供算力服務,不僅需要技術創新,還需要在體制機制層面進行更多探索。“傳統的通信網絡由傳輸網、承載網和業務管理系統組成,未來可能需要引入調度系統,其主要功能是實現全網算力的均衡配置。”張云勇最后表示,新型算力網絡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升級版,將為全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夯實基礎,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