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放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首位,并提出要“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培育發展縣域經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四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馬奎在接受《人民郵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縣域工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對于推進新型工業化具有重要意義。”今年全國兩會,馬奎圍繞“推動縣域工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打造新質生產力”提出建議。
“推動縣域工業數字化轉型已成共識。”馬奎了解到,四川、貴州、河南等多省已印發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重點培育壯大縣(市、區)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打造一批工業經濟強縣。同時,制造業智改數轉已邁出堅實步伐,四川省2024年啟動全面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重點從推進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工程、夯實數字基礎設施、提升數字化服務商能力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
馬奎認為,當前縣域工業經濟存在三大問題,導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資金鏈、供應鏈、創新鏈均存在不完善之處。一是縣域工業結構偏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和投資意愿低。二是縣域工業資源集聚能力弱,要素流動效能不高。三是縣域工業企業創新資源不高,科創能力較弱。
對此,馬奎提出四方面的建議:
加大資金牽引,激活企業技改需求。一是政府適度加大政策支持,對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專項提供資金支持,降低企業投入成本。二是基礎設施方面,加大對網絡設備、自動化設備等智能裝備改造的資金扶持,采用前置補貼的方式,降低企業的硬件投入成本。三是在深化應用場景推廣上,繼續加大對5G全連接工廠、智能制造、數字化診斷等示范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推動縣域內數字基礎設施較好的產業集群率先建設5G全連接工廠,打造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標桿,提升引領效能。
圍繞主導產業加強相關生產技術研發創新。一是推動縣域領軍企業積極承擔省市重大科技項目,持續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的立項和實施,促進技術突破。二是推動縣(市、區)科技、工信等部門做好科技創新頂層設計,降低民營企業的市場和技術準入門檻,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擴大技術創新主體基數,完善創新機制體制。三是提升產品技術檢驗測試,發揮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倒逼升級的作用,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發揮專利、商標審查綠色通道作用,推動新技術、新產品高效獲取知識產權保護,強化技術質量建設。
著力提升企業供應鏈數字化升級,提升集群化競爭力。一是助推企業供應鏈管理升級。繼續支持縣域傳統支柱行業企業進行新工藝改造和供應鏈管理系統改造,推動將中小微企業納入龍頭企業供應鏈體系。二是完善產業發展生態。強化產業間的開放互融,推動生產性服務產業發展,如制造業產品的信息服務等。三是健全集群培育機制。號召各地區制定本地區新興、特色產業集群專項扶持政策,建立產業集群監測機制,及時掌握產業集群發展情況,對集群培育任務執行情況、工作經驗、問題與改進措施做好信息匯總。
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增強企業和高校人才資源共享流動。一方面,提高數字化服務資源整合能力。圍繞各縣(市、區)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各省省會城市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在縣域設立服務觸點和團隊,完善縣(市、區)的數字化轉型支撐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推進人力資源流動。聚焦分布于市區及縣域的職業院校的專家、技術人才和創新基礎設施,搭建與企業的人才交流通道和成本共擔機制,推動學校專家和研發檢驗設施能力服務縣域工業企業發展,全方位提升人力資源和存量設備資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