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20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5)在上海盛大舉行。作為我國通信產業自主創新的核心力量,中信科移動攜5G-A、6G創新技術及融合應用重磅亮相,全面展示其在推進空天地一體化移動通信領域的領先實力與戰略布局,引領全球產業邁向萬物智聯新時代。
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的戰略價值日益凸顯。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中信科移動積極響應國家戰略,發力培育空天地一體化網絡這一新興產業,致力于突破地理限制,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全天候的連續覆蓋,提供全域感知與智能決策能力。中信科移動以國家戰略為指引,在空天地一體化領域構建了覆蓋標準、技術、產品的全面布局。
標準引領:構筑空天地融合技術底座
作為全球通信標準演進的核心推動者,中信科移動是ITU、3GPP空天地標準制定的重要參與者,主導《5G NTN技術白皮書》的編制,并推動星地頻譜共享、高動態波束追蹤、自適應幀結構等20余項核心專利落地。2024年,中信科移動聯合中國衛通完成全球首個5G IoT-NTN外場驗證,實現手機直連衛星的短信與定位功能,為行業標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技術創新:重構通信能力邊疆
在通信技術革新的前沿陣地,中信科移動持續突破邊界,通過三大核心創新構建差異化競爭力,引領數智未來。
• 通感一體化:在蜂窩移動通信基礎上疊加感知能力,通過天線架構創新實現空地一體化覆蓋。運用精細化波束管理、數字化干擾算法、智能化目標識別等技術,保障300米以下低空通信的同時支持對無人機、輪船等移動目標的探測跟蹤,實現一網多能。
• 網絡智能化:為解決5G網絡非線性高度復雜的問題,中信科移動在基站和邊緣引入AI技術,實現業務的差異化保障、智能節能和網絡優化。基于端邊云算力及AI協同,顯著提升網絡運行效率。
• 星地融合:針對衛星高速移動導致的多普勒頻移、時延波動和資源分配失衡問題,中信科移動開發了自適應幀結構技術,將時延波動控制在毫秒級,提升衛星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支撐實時業務與空天地一體化組網。
產品開發:滿足多樣化應用場景
中信科移動面向應急通信、低空經濟等特定場景開發的空天地一體化方案,正在幫助客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4.9G通感一體化產品已在多省份完成空地組網測試驗證,形成低空文旅、低空安防、船舶探測等典型感知應用方案。毫米波通感產品正在外場開展測試驗證,為毫米波應用儲備能力。衛星基站研制方面,積極推進基于透明轉發、星上處理的衛星基站研制,通過星地頻譜資源共享、星地協同組網形成全域覆蓋。同時,中信科移動積極致力于6G網絡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聚焦智能內生網絡架構設計、AI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務。
展望未來:構建萬物智聯的智慧生活
空天地一體化是構建“萬物智聯、數字孿生”智慧世界的核心支柱。面對機遇與挑戰,中信科移動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強化人才建設、優化全球布局,鍛造核心競爭力。公司將繼續深耕技術創新,突破星地融合關鍵技術,不斷提升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的性能與效率,為連接全球、賦能社會貢獻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