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通信加速普及,萬物互聯對射頻前端器件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微型化、高性能已成為行業主流趨勢,射頻前端器件作為連接信號世界的關鍵樞紐,其性能的每一次提升都為通信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基于該背景,左藍微電子正式發布基于 PESAW 技術自主研發的 1814(1.8mmx1.4mm) 尺寸B66+25+70四工器(兼容2016尺寸封裝) ,該產品憑借卓越的性能與創新設計,助力復雜多頻場景下的射頻系統設計,滿足新一代智能終端和物聯網設備對高集成度與高性能的雙重需求。
性能突破,支撐多頻段整合
本款PESAW高性能1814 Band66+25+70四工器具有優異的帶內帶外性能,B66(70) TX帶內插損典型值小于2.1dB,B66 RX帶內插損典型值小于1.8dB,B66(70)的接收和發射隔離度典型值都達到62dB。
B25 TX帶內插損典型值小于2.6dB,B25 RX帶內插損典型值小于2.8dB,B25的接收和發射隔離度典型值分別達到58dB和56dB。
B66(70) TX和B25 RX之間的交叉隔離典型值分別為57dB和58dB,而B25 TX和B66 RX之間的交叉隔離典型值分別達到了65dB和60dB。B66(70) TX和B25 TX在常溫下的極限功率分別為34.8dBm和34.0dBm。
詳細測試數據如下圖所示:
相比市場同類產品,本款B66+25+70四工器整體表現更為出色,有效降低了信號傳輸過程中的能量損耗,確保了通信頻段內信號的穩定傳輸,提升了通信設備的整體性能。
1814超小尺寸,契合集成趨勢
在 5G 時代,通信設備的小型化、輕薄化趨勢愈發明顯。據市場調研機構統計,智能手機內部留給射頻前端模塊的空間,從 4G 時代的平均 800 平方毫米,壓縮至 5G 手機的 600 平方毫米左右,且還在持續縮減。與此同時,設備對功能集成的需求卻呈指數級增長,不僅要支持更多頻段,還要集成諸如毫米波、物聯網等新興功能,這對內部元器件的尺寸和集成度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左藍微電子敏銳洞察到這一市場趨勢,設計的 1814 尺寸四工器 B66+25+70,在緊湊的空間內實現了強大的功能集成。相較于傳統尺寸的四工器,這款產品在不犧牲性能的前提下,大幅減小了占用空間,為通信設備制造商在產品設計時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廣泛應用場景,適配多樣化終端需求
憑借出色的性能與緊湊的尺寸,左藍微電子的B66+25+70四工器在眾多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可應用于旗艦智能手機載波聚合射頻系統、5G+4G多模融合通信模組、CPE高速數據連接、AI終端多頻并發無線場景等領域。
在智能手機及平板終端領域,該款產品可有效支撐多頻段雙卡雙待與5G+4G載波聚合架構,提升用戶在高數據吞吐、多任務并行場景下的通信穩定性與續航表現。
在AIoT與CPE無線終端中,該款產品憑借更低插損與出色的帶外抑制,助力設備在復雜無線環境下實現長距離穩定連接。
此外,在低軌衛星終端、無人機遠距控制等新興場景中,該款產品同樣具備高可靠性與小尺寸的雙重優勢,為終端設計提供更靈活的系統布局空間。
堅持自主可控路線 專注射頻前端器件創新
左藍微電子作為國內射頻濾波器領域的創新力量,始終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的道路。長期以來,射頻前端器件市場被少數國際巨頭壟斷,國內企業在技術與產品競爭力方面面臨巨大挑戰。左藍微電子此次推出的B66+25+70四工器新品,以卓越的性能與創新設計,打破了國際品牌在該領域的技術壁壘,它不僅展示了國內企業在射頻技術研發方面的實力,更激勵著更多本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整個產業向高端化、自主化方向發展。
同時,這款產品出色的性能與緊湊尺寸,能夠幫助設備制造商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滿足市場對于高性能、小型化通信設備的需求,進而推動整個通信產業的創新發展,為 5G 技術的廣泛普及與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左藍微電子將持續以多工器為核心,配合公司豐富的濾波器產品矩陣,為不同應用領域的客戶提供更具適配性的射頻前端解決方案,為全球用戶帶來更優質、高效的無線通信體驗,也為推動國產射頻前端產業的崛起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