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9月29日消息(劉定洲)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這些帶有神秘色彩的技術詞匯,在過去幾年逐漸為產業界熟知。其中,量子通信技術已經開啟規模商用,中國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并開通了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而更為前沿的量子計算,還處在商業應用的萌芽階段。
產業生態的力量開始逐漸匯聚。9月27日召開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專門舉辦了一場“量子計算論壇”,國內多位知名量子信息專家學者及行業初創公司濟濟一堂,探討了量子計算產業發展趨勢。論壇嘉賓、中山大學羅樂教授對C114強調,離子阱量子計算擁有明朗的未來。
羅樂教授(右一)接受C114采訪
“21世紀的基礎技術”
量子信息包括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計算。羅樂教授介紹,相較于其他兩項技術,量子計算是起步時間最晚,技術難度最大、參與企業最少、對社會生產生活影響面最廣的一項技術。它不僅會帶來經典計算不可比擬的超強算力,也會反向驅動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技術的發展。
對于量子計算的價值,羅樂教授認為,這是21世紀的基礎技術,將服務于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與之類似的技術是人工智能。區別在于,人工智能初級階段的技術,例如人臉識別等,已經開啟規模商用,商業與技術創新形成正循環。量子計算還處在更早期的階段,技術流派初步成型,應用場景也在探索中。“舉例來說,量子計算可望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應用,替代經典計算產生的巨大能源消耗,助力達成國家‘雙碳’的戰略目標。”
目前,量子計算主要有兩大技術流派:離子阱和超導。哪種技術流派更具前景,美國IonQ公司讓離子阱技術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廣泛重視,該公司由羅樂教授博士后導師、美國科學院院士Monroe教授創立。事實上,IonQ成功上市,意味著離子阱技術的商業化潛力,取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同。
《離子阱量子計算機發展和趨勢》主題演講
羅樂教授認為,兩種技術均為主流技術,從技術發展路徑來看,超導技術制備量子物理比特數量“從10到100”走的較快,但“從100到1000”則面臨較大的瓶頸。離子阱技術“從10到100”的起步階段相對困難,但“從100到1000”的難度要低很多,有望彎道超車。
“離子阱技術的理論本身已經由四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前輩所證實,這在基礎理論上是可信的。而且,IonQ、Honeywell等公司已經在這條技術路線上研究了多年,還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羅樂教授指出,離子阱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光電產業,而中國光電產業齊全、技術先進,兩者能夠更好地協同。對中國市場而言,這是一個相對優勢。
羅樂教授還有一個身份:啟科量子聯合創始人兼量子計算首席科學家。啟科量子選擇了離子阱量子計算技術路線,是國內投身量子計算的少數初創公司之一。該公司核心人員早在2015年主導研發了全球第一套量子計算測控系統,今年7月則發布了分布式離子阱量子計算機工程機,屬國內唯一。
布局未來的產業邏輯
客觀來說,量子計算當前仍處于大面積理論研究與實驗、少數企業或研究機構低比特工程機、極少數多比特實驗室實現,商業應用還極少涉及。包括啟科量子在內,出席本次論壇的5家初創量子計算公司,可以說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前瞻的視角。
羅樂教授坦言,目前啟科量子對于量子計算處在前期的研發投入階段,從商業角度來看,量子計算還有一段距離。啟科量子的發展戰略,是“融合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基于優秀的量子信息人才,在兩大領域協同進軍,既有當前可以商業化的量子通信方面,如新一代量子密鑰分發設備、專用光芯片等多元化產品,也有前沿的量子計算工程機AbaQ(天算系列離子阱量子計算機)。
目前,啟科量子通信產品布局了政務網、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智能汽車、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在量子計算方面,啟科量子“AbaQ系列” 分布式離子阱量子計算機項目,技術指標可達到 100個可操控量子比特以上,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預計將在2~3年內完成。
從行業來看,IonQ連續獲得融資,并于今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對整個量子計算產業從業者都是巨大的鼓舞。羅樂教授表示,如果說IonQ上市有一定的偶然性,另一家離子阱技術公司Honeywell也于今年7月份時宣布分拆其量子計算業務,并將其與量子計算軟件公司CQC合并,合并后的聯合體將打包上市。
《哈佛商業評論》7月刊上的一篇文章也指出,量子技術正在接近主流。近幾年,量子計算憑借其更快、更便宜地解決大規模組合問題,已經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從政策層面看,量子信息明確歸屬于國家支持、鼓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不過客觀來說,政策對于量子計算還沒有明晰的支持界定。要做大量子計算產業生態,得要建立起一個可靠的生態體系基礎。一方面政策應加大關注度并予以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啟科量子等初創公司接下來要努力做的事情:需要拿出相比國外同行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需要為行業引入更多的“活水”,需要展現出極大地改變我們世界的能力。
“去年的量子計算論壇,只有2家初創公司的代表到場,今年已有5家。未來幾年,初創公司有望繼續快速增長。”羅樂教授認為。而啟科量子作為先行者,接下來會持續在理論研究與實驗室驗證方面持續發力,為離子阱量子計算的工程化應用不懈努力,也將為企業成長奠定堅實基礎與注入長期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