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6月26日消息(顏翊)2025年6月6日,中國迎來5G正式商用六周年。在5G網絡覆蓋愈加完善、5G應用不斷深化進程中,AI快速崛起,展現出變革經濟社會的巨大潛能。“MobileAI”的想象空間,為業界所重視。
作為我國通信網絡建設的重要力量,中國廣電于2022年6月6日正式發布“中國廣電”“廣電5G”“廣電慧家”三大品牌,同年6月27日,首批20個省份完成了中國廣電5G網絡啟動儀式,標志著中國廣電5G邁向了商業運營階段。三年來,中國廣電不斷創新與中國移動的網絡共建共享合作模式,快速建成覆蓋全國、技術領先的5G網絡,推動廣播電視向移動化、融合化轉型,在公共服務、行業應用與文化數字化等多個領域持續釋放價值,充分展現了其在5G建設與發展中的積極作為與重要價值。
面向未來,廣電將加快布局5G-A、低空經濟、超高清直播及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構建訓推一體的智能算力平臺,打造基于大模型的5G智能助手,探索“Mobile AI”新范式,以創新驅動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持續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社會發展。
夯實網絡基礎,開啟智慧廣電新篇章
截至2024年底,中國廣電與中國移動共建共享700MHz網絡,實現了鄉鎮及以上區域連續覆蓋、行政村覆蓋率超95%,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網絡。同時,推動中國廣電大頻寬700MHz頻段獲得98%以上新上市5G手機的支持,成為全球產業鏈全面支持的主力5G頻段。
這一黃金頻段的廣泛應用,不僅使我國用戶能夠使用覆蓋最廣、質量最優的泛在5G網絡,通過共建共享,也顯著降低了我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成本,提升了整體網絡使用效能。
在推動融合發展方面,中國廣電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持續推動NR廣播技術成熟,通過完成標準制定、外場試點及規模化驗證等重要任務節點,推動廣播電視向“人人通、終端通、移動通”邁進;在公共服務領域,廣電通過開展5G RedCap新型應急廣播、無人機配合700MHz應急通信基站、廣播電視大塔700MHz堡壘基站及700MHz一體化便攜式基站等一系列廣電“大應急”創新技術試點,提升了極端條件下的現場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同時積極參與電信普遍服務項目,提升邊疆與農村等地區通信服務水平,助力城鄉數字鴻溝縮小。
在賦能數字經濟與行業轉型方面,中國廣電充分發揮“內容+網絡”的綜合優勢,以新型廣電網絡支撐服務數字經濟發展,深耕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公安應急等重點領域,助力合作伙伴“上云、用數、賦智”,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拓展行業機遇:5G加速廣電從單一網絡向全業務運營轉型
5G的到來,為中國廣電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5G加速了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推動“全國一網”格局的形成,提升了網絡覆蓋的統一性和規模化運營能力。其次,5G與有線網絡的融合發展,使中國廣電從單一的有線網絡向“有線+無線”網絡轉型,大幅拓展了服務場景和覆蓋范圍。
在技術層面,5G推動廣電從傳統技術向開放融合的技術架構躍遷,不僅增強了應急廣播、超高清直播等特色業務能力,還推動了車載音視頻、衛星廣播等新場景的落地,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5G賦能廣電網絡向全業務運營轉型,構建起“電視+5G+寬帶+語音+X”的全業務體系,開通了“全國固定語音業務網”、“全國互聯網骨干網(CBNET)”、“全國內容集成播控平臺”等三大全國性基礎業務網,開啟了廣電通信全業務運營時代。
此外,5G為中國廣電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通過技術創新和開放合作,中國廣電積極參與5G-A、6G等前沿技術研究,推動網絡能力持續升級,并在電力、海事、物流等垂直行業開展融合應用,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同時依托國家文化專網建設,強化文化數字化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布局5G下半場:打造廣電特色的低空經濟與超高清應用
伴隨著5G-A的商用,5G已經進入了下半場。在5G下半場,中國廣電也將繼續持續提升網絡能力,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賦能更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廣電相關負責人對C114表示,5G-A階段,廣電將繼續與中國移動開展700MHz共建共享,充分發揮700MHz頻率價值,持續做強城市區域的覆蓋深度、做大農村區域的覆蓋廣度,并提升網絡整體性能。在技術落地方面,中國廣電已按照網絡適度超前的原則,截至2024年底開通RedCap站點超43萬,完成了縣城以上區域RedCap的連續覆蓋,同時在全國主要城市規模開啟三載波聚合功能,通過技術升級優化網絡性能。
在特色領域探索與應用落地方面,中國廣電正積極開展低空經濟領域相關技術研究和驗證,目前已完成基于廣電4.9GHz頻段的通信感知一體外場測試,并穩妥推進低空通信網的外場測試,逐步構建具有廣電特色的低空智聯網技術體系和應用方案。
同時,中國廣電也積極貫徹廣電總局關于推動超高清發展的部署,利用5G-A的超大帶寬與低時延特性,成功驗證8K超高清淺壓縮實時直播技術,實現多機位靈活組網與IP化制作系統的高效協同,使“輕量部署、靈活移動”的5G無線融媒體演播區成為現實,滿足廣播電視級別制作播出要求,以“廣電網絡+內容生產”的特色路徑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
擁抱AI浪潮:構建智能算力平臺,探索“Mobile AI”新范式
面對當前AI發展的熱潮,中國廣電積極布局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核心業務鏈條,構建覆蓋內容生產、用戶服務、運營管理及政企業務的智能化生態。
在內部運營中,廣電引入智能客服助手,提升服務效率,在內容創作端,利用大模型優化音視頻制作、審核與版權管理流程,實現降本增效;對外優化了用戶體驗,引入智能指引、個性化內容推薦,帶來更便捷、智能的服務體驗;在政企服務方面,為文化、黨建、文旅等領域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助力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
面向未來,中國廣電正規劃建設服務全行業的訓推一體智能算力平臺,構建高度適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目前已推出基于大模型的5G智能助手,將AI能力深度融入移動業務生態,并在多個省網公司實現AI與電視服務的融合,有效提升用戶體驗。
此外,廣電正積極布局Mobile AI,依托現有的CBNET骨干網和廣電云平臺,正構建“國產化、多元化、多算力融合”的新型AI基礎設施,圍繞大模型建設集訓練、推理、評測和安全于一體的應用中心,助力中國廣電在視聽、5G等主責主業場景的智能化升級,同時賦能文化政企客戶,提供算力+平臺+行業智能體服務的一站式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服務平臺。
廣電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移動網絡為AI應用鋪就了“信息高速公路”;同樣的,AI技術為通信網絡的管理注入了智能化,推動整個產業向智能化新紀元邁進。廣電未來還將積極拓展AI與5G在垂直領域的融合應用,特別是在文旅領域,為地方文化機構提供非遺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文化數字化建設。
結語
站在5G三周年的節點上,中國廣電正迎接更加廣闊的機遇。隨著5G-A、AI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Mobile AI”將成為推動通信產業變革與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引擎。
中國廣電將繼續發揮自身頻率資源、網絡融合、內容生態等多重優勢,聚焦智慧廣電、文化數字化、低空經濟等特色領域,打造差異化競爭力,在增強自身發展動能的同時,持續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為構建數字中國貢獻廣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