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17日消息(岳明)在今天召開的“2018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工業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在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是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方向。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我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全國人工智能正進入加速發展時期,國際領先企業也在爭先布局,資本市場投入力度持續加大,主要的國家出臺戰略規劃與支持,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一、技術創新,成績顯著,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語音識別及其視覺、自然語音處理等水平在加快提升,部分細分領域已經進入國際的前例。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等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活躍。
二、產業規模在持續的壯大,涌現了一批獨角獸企業,預計到2020年核心產業的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三、融合應用快速發展,制造、物流、家居、醫療、安防、交通、零售等領域,智能+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推動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應用升級,顯著提升經濟發展公共服務智能化的水平。
張峰指出,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人工智能正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創新社會治理的新手段。
張峰表示,我們要以總書記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全面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力支撐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建設,讓信息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
第一,完善創新體系,實現系統突破,持續加強技術前沿的研究,瞄準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加強感知計算機器學習、腦類計算等前沿領域的研發公關,支持核心技術突破,圍繞具有全局影響力,帶動性強的關鍵環節,重點突破智能芯片、傳感器、核心算法等方向,提升軟件、硬件的基礎水平。
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面向機器學習、自然語意理解、自動駕駛等領域,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積極培育新產品和新的應用。
第二,壯大智慧產業,促進提質增效,培育壯大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促進技術產業化,積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產品等,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深化智能制造,鼓勵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領域各個環節的探索和應用,建設智能工廠、發展智能設備,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提升傳統產業智能化的水平。
深化人工智能,在農業、商貿、物流等領域集成應用與融合創新,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第三,發展智能服務,增進民生福祉,拓展智能政務面向行政、司法等公共領域,開發智能政務服務平臺,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建設智慧城市構建智能化基礎設施,打造城市交通、安防、環保大數據平臺,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打造智慧生活,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需求。
推廣智能診療、智能健康管理、智慧養老等新產品、新服務、新業務,為人民群眾享受美好的生活提供動力。
第四,推動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鼓勵開源、開放,支持開源開發平臺,開放技術網絡和開源社區建設,加快建設行業訓練資源庫,加強產業合作,推動人工智能企業與傳統行業的對接,開展形式多樣的推廣、普及活動,推進行業數據開放利用,全面提升各行業的應用水平,促進國際合作,鼓勵企業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建立國際研發中心,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在沿線國家推廣應用,進一步深化標準、規范、監管、安全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