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興通訊位于南京濱江開發區的智能制造生產基地中,5G QCell小站覆蓋了智能工廠每一個角落,同時,在經過十幾個機器人操作的全自動裝配后,一批批“5G小站數字整機”由AGV小車通過QCell提供的厘米級精準室內定位信息,被有序置于立體倉儲庫中。 “用5G制造5G,這就是中興通訊在智能制造領域正在進行的實踐!” 中興通訊無線方案總監劉爽在日前召開的北京ICT 5G小基站論壇上展示了中興濱江智能工廠中正在發生的一幕。
5G時代,業界公認超過80%的數據流量將發生在室內,而在5G最具價值的ToB領域,中興通訊已經開始利用小站開啟乘風破浪模式。
工業、能源領域將是未來5G重要服務場所。但煤礦產業存在環境惡劣、安全風險大、運行成本高等問題,5G因此成為實現無人智慧礦山突破口。在井上,5G大帶寬可以傳送視頻監控畫面,低時延可以實現無人駕駛;在井下,加裝了防暴殼的中興Pad與QCell設備,經過隔爆認證,可以為井下提供不依賴于井上的獨立運轉能力,發生事故時,確保井下局域通信網絡可用。中興通訊針對礦井行業的需求,采用5G物理專網方案,可以確保井上、井下斷鏈后,井下系統能夠獨立運轉。
同時,精準定位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等多領域也已經成為了普遍需求,中興QCell可通過外接定位基站,并融合UWB、藍牙、SLAM等多種定位技術達到接近厘米級的定位精度。
小站的廣泛部署,一方面需要拓展傳統的無線能力,更需要拓展網絡能力,這個能力的核心將在BBU側實現。“我認為,中興提出的AI BBU將在未來成為ToB行業賦能的核心,這將是我們讓小站面向行業應用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關鍵。”劉爽介紹說。
中興提出的AI BBU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利用BBU本身的空閑算力,在物理層和MAC層實現AI,從無線網絡本身應對行業的要求實現進一步的智能化;第二個層面是利用BBU機框的閑置空間,插入NodeEngine單板增加算力,應對在該基站及周邊基站的AI算力需求,實現邊緣算力進一步下沉;第三個層面是BBU之間的協同。面向未來千行百業互聯需求,網絡復雜度將大幅增加,將算力下沉到基帶側,通過打造多級算力平面,為企業提供高中低配定制化算力菜單,滿足80%以上企業需求,成就行業燎原之勢。
最后,劉爽介紹了中興多樣化室內覆蓋場景解決方案,包括解決CBD高樓垂直覆蓋的SSB 1+X方案,盤活傳統室分DAS資源的eDAS方案等。同時,在3.5G頻段上,中興300MHz大帶寬產品具有業界最高4*750mW發射功率,實測單Pico RRU下行峰值速率達到4.3Gbps,將產品性能推向極致。
“截止今年6月,中興室內覆蓋系統QCell全球發貨量已超200萬套,其中,5G QCell發貨量超35萬套。面向未來多樣、復雜的行業需求,室內場景將會產生更加多樣性要求。中興始終在努力,持續拓展小基站能力,讓QCell撬動行業藍海,面向廣闊未來。”劉爽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