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18日消息(九九)在日前舉行的“2021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系列會議——千兆光網產業發展議”上,中國移動研究院項目經理、高級工程師李俊瑋表示,“數智云網”網是根基、云是中心、數據是全新生產要素,所以千兆智能光網是數智云網發展的基石。
李俊瑋認為,基于帶寬的千兆連接能力向基于帶寬+體驗的千兆服務能力轉變,才能滿足數字化時代千兆業務的發展需求。這其中,一方面是筑牢光千兆接入網底座,提升設備能力和線路能力;另一方面是注智賦能,構建面向體驗的全新一代服務能力。
全千兆接入筑牢基礎能力
李俊瑋介紹,目前中國移動PON用戶帶寬已經超過100Mbps,進而全面轉向10GPON部署和應用。并在終端側引入WiFi6,后續隨著WiFi6芯片和產業鏈的逐步成熟,WiFi5將全面切換到WiFi6。WiFi6在WiFi5的基礎上除了帶來帶寬40%的提升外,更關鍵的特性是低時延和大連接能力,另外還有抗干擾能力的提升。
除了單點WiFi技術,在一些大戶型場景以及覆蓋復雜場景,還需要借助分布式WiFi技術,該技術有兩個核心點,一是回傳介質和回傳接口協議,二是WiFi協同。下一代家庭WiFi的演進,要向著高品質的目標努力,提供差異化的承載能力。
李俊瑋進一步介紹,在今年4月的ITU會議上,50GPON第一版國際標準通過,為后續的技術及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至于50GPON新能力的增強,會在后續的標準版本得到體現。
李俊瑋表示,希望聯合業界一起協同推動50GPON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鏈成熟。首先,50GPON需要50G波特率,同時還要滿足高功率需求,原則上可以把這個復雜性留給高端設備,但接入網又是一個成本敏感網絡,特別是終端側,所以最終要把這個復雜度留在局端側。后續產業界如果能夠一起把器件帶寬做足,一方面可以解決帶寬復雜度的問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帶來一定的功耗改善。
對于協議層的提升,希望能夠圍繞50GPON提供低時延能力和資源調度能力,深度匹配業務承載需求,一方面解決PON本身帶來的時延問題,降低周期性抖動對業務帶來的損傷。另一方面精細化資源調度,將網絡資源、網絡能力面向業務做更精細化的管理。
智能化千兆提升用戶體驗
智能化的核心離不開數據,數據需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及時性,二是全面性,三是準確性。
數據的全面性,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延伸網絡KPI數據的采集能力,包括傳統設備、網卡、端口丟包、帶寬采集,以及設備底層包括隊列、分段鏈路等;另一方面需要拓展數據采集的維度,從網絡KPI拓展到應用KPI,確保數據的全面性。
數據的及時性,主要是通過改變傳統數據采集的結構,由設備往平臺主動上報推送。同時,需要確保數據采集整個數據模型的標準化和數據結構的標準化。
數據采集的及時性,主要是提高數據采集的時間,從分鐘級的采集提高到毫秒級的采集。李俊瑋表示,后續中國移動將結合九天平臺和接入網專家經驗,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離線訓練,最后輸出一個模型。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初步具備整個模型的輸出條件。
李俊瑋指出,一般來說,網絡KPI和業務KPI的關聯通過人工很難實現,如果能夠通過人工智能的引入解決這個問題,對于用戶體驗的提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但同時,AI技術本身還存在很多演進、發展、完善的可能,存在很多不可解釋性,因此還需要業界一起努力不斷完善。
李俊瑋表示,隨著寬帶普及和提速的深入,全千兆時代的寬帶價值已經從連接寬帶為主的人口紅利向場景化寬帶的體驗紅利轉移。所以,圍繞數字化服務和千兆體驗,希望業界一起推進下一代智能光接入網的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