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9月1日消息(南山)采礦行業,是公眾眼中的高危行業。據媒體報道,2019年有機構根據工作環境、工作強度和接觸人群,盤點了中國最危險的職業榜單,采礦工人名列第五。
因此,采礦行業一直在探索采用數字化技術改善工作環境,尤其是井下工作環境。通信技術是最重要的數字化技術之一,4G和各類短距無線通信技術已經在采礦行業廣泛應用。隨著5G開啟商用并進軍垂直行業,5G+智慧礦山的前景,充滿了想象空間。
“5G賦能千行百業,采礦行業是價值最明確、前景最看好的。”此前有運營商專家對C114表示。老話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5G如能大幅優化采礦工人的工作環境,其價值有逾千金。
為何說5G賦能采礦最確定?
5G的價值80%在于行業市場,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并付諸行動。其中,“智慧礦山”是最典型的垂直行業應用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業界已有數百個智慧礦山應用解決方案推向市場。
為何業界普遍看好這一行業場景的應用前景?在C114看來,一方面細化應用場景,礦有露天礦有井工礦,露天礦需要礦卡的自動駕駛、無人編隊,井工礦需要高清攝像監控和回傳,以盡可能減少作業人員的安全風險,這兩者需要網絡具備大帶寬、低時延能力,5G能夠顯著發揮其價值。
另一方面,政策層面強力支持采礦行業智能化。發改委等八部委在2020年3月印發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1年,建成多種類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礦,2025年實現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基本智能化、2035年實現各類煤礦基本智能化的目標。《煤炭工業“十四五”發展意見》也提出,到“十四五”末期,我國將建成智能化生產煤礦數量1000處以上。
礦山智能化,5G無疑扮演重要角色。今年6月,《能源領域5G應用實施方案》印發,要在煤礦等行業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這讓產業界都看到了5G的應用潛力。
最后,垂直行業應用場景十分碎片化,而采礦是規模最大的垂直行業之一,巨大的市場空間,有利于匯聚產業界的力量,形成合力突破。據此前媒體報道,業內人士表示,全國煤礦數量近 4700 座,智慧礦山整體市場規模近萬億元。可以相信,以煤礦為主的智慧礦山,將是5G大展身手的廣闊舞臺。
從芯片到行業集體行動
政策倒逼和迫切的實際需求,使得業界對智慧礦山的探索風生水起。可以看到,不僅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華為、中興等設備商,以及百度等信息服務商紛紛入局。例如中興通訊、聯通與兗礦開展合作,成立“5G+智慧礦業聯合實驗室”。
產業界的行動,當然離不開底層的關鍵支撐:5G芯片和模組。如果說運營商可以提供組網能力、平臺管控能力,設備商提供5G設備,那么一款款行業終端,需要芯片和模組層面的發力。不同于消費終端,行業終端對模組能力的需求是差異化、定制化的,需求廠商對行業市場具備較深的理解。
然而,由于極高的技術門檻,全球5G基帶芯片供應商僅有寥寥幾家。國內來看,展銳能夠提供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5G基帶芯片康古拉V510,成為行業模組和終端開發的重要選擇。與此同時,展銳也看到5G時代的市場特征,定位“數字世界的生態承載者”,主動出擊,擁抱行業市場。
以采礦行業為例,展銳與海信集團達成合作,海信基于展銳唐古拉V510推出了5G模組和5G DTU打造智慧采礦數字化解決方案。該方案可實現無人巡檢、智能掘進、設備和人員精準定位、數據實時上報、作業實時監控等。在降低18%設備故障率的同時,也讓礦井作業更安全,管理更智能,并給采礦企業帶來明顯效益提升。
不止展銳,海思、高通、聯發科等芯片廠商也在競逐這一市場。對5G技術研發的重視、對垂直行業市場的重視、對生態合作的重視,以及對中國大市場的戰略重視,將是芯片廠商、模組廠商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
采礦行業尤其是井下生產環境,面臨高瓦斯、高煤塵、水害滲水等特殊問題,且井下設備和人無法互聯互通、無法精準定位等,作業人員面臨的風險不容忽視。可以相信,5G等信息化技術的全力突破,能夠有效解決上述難題,真正實現“智慧礦山”。芯片廠商與合作伙伴,未來需要持續推出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產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