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1日專稿(蔣均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經》中的思辨告訴我們,任何事都必須從基礎做起。
數字經濟高速增長,數字變革日新月異,越來越多個人、家庭和組織正在從數智化中獲益。電信運營商作為主要的數智化賦能者,其自身亦處在一個關鍵節點。一方面,運營商傳統服務面臨替代、受到擠壓;另一方面,數據服務需求的爆發,推動他們向新的領域快速邁進。
實施數智化轉型,已經成為獲得新增長的關鍵,而這也對運營商現有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此次世界移動大會(MWC23)的主題一樣,升級迭代、夯實基礎“時不我待(VELOCITY)”。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在本屆大會上以“+IT,共成長”為主題,首次發布面向未來的“運營商IT目標架構”,通過智能、可靠、高效、協同的IT基礎設施底座,加速運營商數智化轉型,與運營商共成長。
數智化轉型,IT基礎設施先行
在充滿變數的環境中,數智化是當下乃至未來的確定性趨勢,也是不容錯失的戰略性機遇。對廣大電信運營商而言,數智化轉型既是激發自身活力、實現降本增效的必要手段,也是服務社會及行業數智化、拓展業務邊界的必由之路。
IT基礎設施,在運營商數智化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云化、+智能、算網一體”等新概念頻出,從CT走向ICT成為投資重點。IDC數據顯示,2021~2025年,全球運營商數智化轉型支出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7%,且預計IT基礎設施投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Gartner則預測,未來五年,全球運營商將以27%的復合增長率在云轉型上增加IT基礎設施投入。
同時,IT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有的放矢。唯有站在現在看未來、以終為始地制定發展藍圖,牽引升級迭代,方能將投資落到實處,最大化運營商所擁有的數據、網絡和應用(DNA,Data、Network、Application)核心資產價值,鞏固運營商在數智化產業中的核心地位。
華為此次發布的面向未來的“運營商IT目標架構”即針對于此,采用了分布式云架構(駐地云+公有云)+統一存儲資源池(高性能資源池+海量資源池)+多樣性算力的解決方案,開辟出一條“CT與IT協同、軟件和硬件協同、線上線下協同”的進化之路,通過IT投資發揮杠桿效應撬動CT資產加速變現,并在轉型過程最大化保護現有IT基礎設施投資。
CT&IT協同:新一代IT基礎設施與網絡設備預集成,通過端到端的云、網資源統一調度管理,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開通服務;IT與電信行業核心應用方案預集成,大幅提升了業務性能及運營效率。
線上線下協同:應用在云上、云下靈活部署,數據在云上、云下自由流動,運營商無論本地部署還是在云上部署,都能獲得相同云服務及數據使用體驗。
軟件和硬件協同:面向未來演進的IT架構,支持現有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加入到全新架構中,兼容全場景存儲及多樣性算力,協同電信軟件,實現更佳性能。
華為云,更懂運營商的云
提到數智化轉型,可能許多人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上云”,云作為處理利用數據的主要載體、提供數字技術的主要方式、創新業務和運營模式的主要平臺,確實發揮著重要的驅動作用。然而怎么上云、上什么云,還需細細籌謀。
華為云是近幾年世界上發展最快的“一朵云”,而華為本身深耕電信行業30多年,深諳運營商的IT基礎設施訴求,截至2022年底,已與全球140多家運營商開展深入的云轉型合作,這使得華為云成為“更懂運營商的云”。
運營商業務自有其特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運營商作為海量用戶穩定通信基礎,不僅有BSS計費、OSS運營運維等平穩增長的核心傳統業務,也有如音視頻、云手機、網盤快速發展、波動較大且快速發展的敏態應用創新業務。華為分布式云完美契合這些特點,為運營商帶來獨到價值。
懂電信,更匹配運營商:華為分布式云架構提供本地部署和公有云結合的統一平臺、線上線下一致體驗,能更好地匹配運營商穩態應用和敏態應用共存的業務特點。
華為云Stack本地部署,時延低、云服務豐富,輔助運營更高效,匹配核心業務穩態應用,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華為云Stack也是本地部署的高階云服務最多的云,是利舊存量(Reuse installed base storage)的唯一駐地云廠商。
華為公有云支持業務快速創新,軟件開發生產線提供一站式DevSecOps開發運維能力,數據治理生產線提供一站式數智融合的開發與治理,縮短運營商業務創新周期。
懂業務,使能業務云化轉型:應用預集成,核心要素是安全可靠和快速創新。華為自有軟件業務與華為云預集成,通過CCE Turbo提供更好的網絡性能、優化云資源利用率,節省TCO超過30%,在典型項目中縮短上線時間2個月。
數據治理,核心要素是實時分析和跨域融合。華為云智能數據湖,將多域多源的數據融合一體,一站式數智融合治理,支持40+數據源接入、10萬+并發作業調度,實現數據的從簡單復制到實時融合復用,快速實時分析支持用戶轉化、投訴處理、體驗保障等業務場景,消除數據孤島。
華為戰略投入GaussDB系列數據庫10多年,以全開放的生態和一站式遷移管理解決方案,成為超過1500家標桿大客戶的信賴之選。IDC最新報告顯示,在本地部署模式(華為云Stack)GaussDB國產市場份額繼續保持第一,在公有云模式(華為云)GaussDB增速第一。
懂網絡,ToB業務增長:當下,運營商正積極尋求第二增長曲線,大力發展ToB業務,運營商ToB市場規模近五年增長了3倍。華為云支持運營商ToB業務的靈活部署和靈活的商業模式,助力ToB市場快速增長。
伴隨網絡的發展,企業上云實踐中“云快網慢”的問題愈發突出。華為的一站式云網解決方案,通過網絡能力服務化與云服務結合,提供一鍵開通云網的能力,將開通時間從2周縮短至數天。同時協同網絡、5G和云的能力,實現上云專線和云內網絡的端到端時延保障,以及網絡專線+5G專網的雙線上云可靠性。
在法國,運營商結合華為電信經驗預集成的分布式云能力,進行了視頻平臺云原生轉型,實現業務開發迭代周期從2個月縮短到2周左右,開發效率提升約4倍,加速業務敏捷開發上線,實現視頻業務訂購用戶增長10%左右;在中國,面向ToB領域,運營商采用華為云網融合方案,實現云、網服務一鍵開通,企業分支上線時間從20天以上縮短至3天左右,并通過“云+網”綜合部署方案擴大傳統專線方案的范圍,實現ToB業務單項目市場空間增加約20%。在肯尼亞,運營商將移動錢包平臺部署在華為云上,通過華為云Stack本地部署確保數據本地合規,共享華為云統一運維提升效率,并確保穩定可靠,RTO(業務恢復時長)從3小時縮短為10分鐘。
統一數據存儲,打造最佳數據底座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數據量爆炸性增長。預計到2030年,全球數據總量將會進入YB時代,與2021年相比增長高達22倍。海量數據如何存、如何用、如何管,業已成為電信運營商及企業共同面對的新課題。
特別是運營商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扮演著數據生產者、傳輸者和價值呈現者的重要角色,亟需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數據底座,讓數據的價值得以充分釋放。
本屆大會上,華為推出新一代的面向多云的、系統級更安全可靠、更綠色節能的OneStorage解決方案,幫助運營商構建安全、高效、智能的數據存儲基礎設施,支撐數據存儲智能化演進,滿足業務新需求。
面向多云的數據基礎設施:開放架構支持多公有云和多私有云,以及容器技術,保護客戶投資,免數據遷移。未來93%的運營商IT基礎設施會采用多云架構,針對該變化,OneStorage增強了對多云的支持。通過數據分級上云,實現數據分級存儲能力,能夠跨云自由流動,從而幫助客戶降低TCO;強化存儲容器支持能力,擁抱云原生生態,在容器環境下資源發放效率高出業界30%左右,實現存儲和云、云上云下的融合。
系統級安全可靠:從設備級到容災、備份、防勒索,實現核心業務0中斷、數據0丟失。對于核心業務和應用,華為提供系統級的安全、可靠解決方案。在生產中心,提供7個9的業界最高可靠性的存儲Dorado;在容災方面,提供業界唯一能夠同時支持SAN/NAS雙活的解決方案;在數據安全方面,提供端到端防勒索方案,勒索病毒識別率業界第一。
綠色節能:硬件密度業界更高、數據存儲效率更優,實現空間節省20%,能耗降低40%。通過工程創新設計和散熱、材料創新,華為分布式存儲能夠做到5U120盤,較之業界的4U80盤硬件密度提高20%。基于大比例EC(Erasure Code)、數據重刪壓縮等算法創新,華為實現了更高的數據存儲利用率,較之業界利用率提升20%~30%。
據了解,華為數據存儲自2016年至今,連續七年進入Gartner領導者象限,截至2022年底,已為全球400多家運營商提供智能高效的數據存儲服務。
在印尼,運營商與華為存儲合作,設計了高可用的兩地三中心核心業務災備方案,業界唯一同時支持SAN/NAS的A-A雙活數據中心,實現業務“0”中斷。在肯尼亞,運營商采用華為端到端備份及防勒索數據存儲解決方案,勒索軟件識別率達到業界最高的99.9%,實現數據“0”丟失。在泰國,運營商大數據業務采用華為存算分離解決方案,實現數據存儲空間節省約73%,IT基礎設施能耗節省約57%。在土耳其,運營商通過華為分布式存儲解決方案,實現EB級的數據容量規劃,滿足當地國家法規關于數據安全保障的要求。在歐洲,客戶使用OceanStor Pacific承載其網盤業務,通過雙活數據中心設計,在確保可靠性的同時實現TCO降低30%。
數智化轉型是一段長期的旅程、無法一蹴而就,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選對“同路人”很重要。與華為這樣懂自己、有經驗、有實力的伙伴攜手前行,將使得運營商的轉型之路事半功倍、行穩致遠。圍繞面向未來的“運營商IT目標架構”,夯實IT基礎設施根基,我們必將看到運營商在數字經濟強勢崛起的過程中發揮更核心作用,貢獻更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