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1月18日專稿(艾斯)2023年見證了中國5G網絡商用的四周年。目前我國已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基礎設施,覆蓋了全國主要城市和鄉村。截至2023年11月末,中國建成5G基站總數達328.2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8.5%。同時,根據電信運營商披露的數據,國內全網5G套餐用戶已超13億,三大運營商的5G套餐用戶滲透率均已超過75%。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達7.71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44.7%。
業界普遍認為,從網絡數量、用戶數量、整體生態完善程度來看,5G比4G同時期大概快了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可以說5G建設開局良好。也正如中國聯通董事長陳忠岳不久前在業績說明會上所談,當前,我國5G發展紅利已經從用戶規模增長的“上半場”,轉向用戶價值提升的“下半場”。
網絡建設進入提升用戶體驗新階段
2023年,國內電信運營商資本開支普遍呈現持平或小幅下降態勢,這也對應著我國5G網絡建設已經從“大而快”的“廣鋪面”模式,進入“深耕細作”的“精準增強”階段。如今,從黑龍江漠河到海南三沙,從海拔5000多米的新疆紅其拉甫口岸到地下200多米深的山西礦井,均已經覆蓋5G信號。
不過,在手機屏幕呈現5G信號的同時,還需要在用戶實際使用體驗上繼續提升。2023年11月,我國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達到17.99GB/戶·月,同比增長8.5%,較上年12月份高1.81GB/戶·月。數據流量使用的上升,對于整個移動網絡的容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近年來移動手游、短視頻直播和流媒體需求大爆發的情況下,也許現在很少有用戶會關注自己正在使用什么網絡,但實際上5G網絡規模建設的不斷擴大所帶來的網絡容量提升,對于應對流量需求不斷地增長而言,是非常關鍵的。
CCSA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在此前接受C114專訪時就表示,我國并不是最早開展5G商用的國家,但我國走得最穩,發展態勢更為健康。而能夠取得全球領先,不僅在于我國擁有健壯的通信產業鏈,也在于我國政府的科學決策,以及產業生態的協同努力。但他同時指出,隨著5G用戶數量的增長,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場所遇到集中式需求爆發時,網絡很容易出現擁塞,從而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
持續優化用戶體驗,基于用戶體驗持續進行5G網絡高質量建設,將是未來5G發展的重點。十一部門最新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4年底,超過8萬個重點場所實現移動網絡(4G 和5G)深度覆蓋,2.5萬公里鐵路和35萬公里公路、150條地鐵線路實現移動網絡連續覆蓋。移動網絡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200Mbps,上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40Mbps,卡頓、時延等主要業務指標加快改善,移動網絡達標速率占比不低于90%。
實際上,在通過中頻段優先的頻譜規劃進行初期5G部署之后,中國電信在2023年獲批允許其將現網用于2G/3G/4G系統的800MHz頻段頻率重耕用于5G移動通信系統,此前中國聯通也獲得了將900MHz低頻段頻譜用于5G的許可,這無疑將推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5G信號的快速深度普及,并同中國移動+中國廣電的700MHz基站形成競爭協同效應,促進我國5G信號深度覆蓋。
To C還是To B?這也許并不是選擇題
坦誠來說,眼下用戶對5G網絡價值的整體認識還不夠深。而這實際上這很好理解,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從4G到5G,用戶體驗的變化遠不及當初從3G到4G那么強烈。當前最流行的應用,例如移動支付、抖音短視頻等,依然是4G時代的產物;5G網絡的支持,相比4G對用戶更多是錦上添花。
面對To C層面的5G新應用,似乎還沒有一個真正的“殺手锏”從天而降。有觀點認為是XR,也有人看好裸眼3D,但不論是哪一種,眼下都面臨著硬件和網絡的未完全Ready狀態。以XR為例,從設備的輕便度、供電解決方案、分辨率支持情況,到何時擺脫線纜,再到網絡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關鍵無線空口技術如何演進、云上的計算量如何分配,以及網絡與單點、云之間的連接怎么變得更加可靠,這些困難無疑都需要時間來克服。
從能夠提升5G用戶體驗的務實角度來看,過去一年,幾家電信運營商在5G消息和5G新通話這些5G“原生能力”方面下了更多功夫。隨著2023年7月份工信部《關于加強端網協同助力5G消息規模發展的通知》的發布,從2024年1月底開始,凡在中國市場新入網的5G手機都需要支持5G消息。這對于加快5G消息的規模落地無疑是一種重大推動力。同時,在5G新通話方面,根據GSMA發布的《5G新通話:通信服務領域的革命》白皮書,5G新通話有望通過充分利用5G網絡和IMS的能力,為To C以及To B場景提供高質量、多媒體的安全通信互動。目前,幾家運營商已陸續在全國不同省市完成了現網5G新通話呼叫打通,并驗證了智能翻譯、背景切換和表情雨等業務功能。
在To C用戶基本盤穩固的情況下,電信企業從一開始就將5G的潛力與更多可能性瞄向了To B領域。而過去的2023年,可以說是5G更加深入賦能千行百業的一年。C114作為通信行業領先的垂類媒體,更是接連參與了多家運營商組織的走進全國各地5G行業用例示范點的現場活動。這一年,5G“上珠峰”、“下礦井”、“入海港”、“進工廠”,我們不僅見證了5G如何為杭州亞運會保駕護航并將其打造成為一場科技盛宴,也了解到5G如何在貴州黔東南為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注入動力并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關注到了5G如何在河南助力快速打造“數字中原”。
如今,5G已經如水、電一樣,零距離地滲透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云明在2023年11月舉行的“5G應用規;l展推進會”上表示,我國5G應用案例數超9.4萬個,已融入67個國民經濟大類。他強調,未來要準確把握5G應用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內在要求,以推動5G應用規;x能國民經濟各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助力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
技術演進:5G-A時代已正式到來
作為5G演進的下一階段標準,5G-A的第一個版本Rel-18在12月舉行的3GPP全會上宣告結束,同時此次會議還批準了Rel-19的主要范圍,確定了5G-A的未來方向。這意味著5G-A時代的正式到來。而作為5G與6G之間承前啟后的技術標準,5G-A有望在2025年開啟全面商用,在峰值速率、連接密度、定位精度以及比特能效都比現在5G改進10倍。
在政策支持方面,工信部等四部門組織編制的《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明確提到,要面向重點場景和行業應用,優化完善5G標準。研制面向垂直行業的非地面網絡、新型無源物聯、通信感知一體化等5G演進(5G-A)技術標準。并且,一些領先發展地區,如上海市政府早在去年10月份就印發相關通知,目標到2026年初步建成以5G-A和萬兆光網為標志的全球雙萬兆城市。
一個刺痛運營商的現實是,在收入增長陷入停滯困境的狀態下,5G并沒有成為一劑“藥到病除”的神藥——統計顯示,三大運營商2022年ARPU值增速均不到1%,5G網絡沒有顯著提升ARPU值。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對此指出,5G-A可能是破局的關鍵。針對5G商用發現的問題,業界應面向2025年工業和VR/AR應用,通過5G-A進一步開發和釋放5G的潛能,為6G探路。
誠如一些行業人士所言,中國領跑了全球5G上半場,并率先進入以“釋放5G價值”為核心的5G建設下半場。過去一年,在工信部和IMT-2020(5G)推進組等的組織推動下,國內電信運營商與主要設備廠商、主流芯片、模組廠商及終端廠商,先后完成了包括5G蜂窩定位技術驗證、5G-A寬帶實時交互-L4S測試、5G RedCap等一系列5G增強技術研發試驗測試。
例如,中國移動提出了5G-A雙鏈融合行動計劃,攻關智簡通算一體、內生確定、無源物聯等十大關鍵技術,取得積極進展;另外,協同產業鏈分階段開展5G-A新技術試驗,建設5G-A自主創新研發測試平臺,加速5G-A產業成熟和應用落地。中國電信則聯合中興通訊于發布了5G-A十大創新場景:萬兆新網絡、萬兆新文旅、萬兆新媒體、行業大上行、行業高可靠、數智低空、超穩態車聯、孿生賦能、億級物聯、海域智監,展示了5G-A應用的巨大潛能。
不過,鄔賀銓在“2023世界5G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5G-A只是5G在功能上和覆蓋上的升級,5G-A并不取代5G,5G-A負責支持的是有較高要求的應用場景,或者說只需要在熱點部署!彼麖娬{,5G-A并不需要做全網覆蓋,只是熱點區域的5G補充,可以節省投資。在C114看來,盡管5G時代真正的Killer App尚未浮現,但保持“適當超前”、“先修寬車道”無疑是十分有必要的。5G-A將成為進一步提升5G網絡質量和釋放巨大可能性的關鍵步驟,同是也是確保我國5G發展繼續領先全球市場的技術必經階段。
關鍵時刻:2023年度5G重大事件
此外,我們挑選了一些2023年我國5G發展重要時刻/事件:
1.我國正式啟動全球首個5G異網漫游試商用
在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聯合宣布在新疆正式啟動全球首個5G異網漫游試商用。啟動新疆5G異網漫游試商用,將進一步鞏固提升我國5G網絡服務能力,更好地為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提質降本增效貢獻力量。
2.中國移動5G無線主設備集采:超77億大單落地
6月,備受業界關注的中國移動2023年至2024年5G無線主設備集中采購項目公示了中標候選人。從網絡用頻角度來看,本輪集采分為2.6GHz/4.9GHz,以及700M兩個項目。從中標情況來看,華為在所有標包中均取得了超過50%+的份額,中興通訊緊隨其后,愛立信、諾基亞貝爾、大唐移動也都有所斬獲。
3.工信部松綁800MHz頻譜5G重耕
8月,工信部許可中國電信將現網用于2G/3G/4G系統的800MHz頻段頻率重耕用于5G公眾移動通信系統。此次許可中國電信使用其800MHz頻段開展5G業務,進一步強化了我國1GHz以下頻段5G優質頻譜資源供給保障力度,有利于鄉鎮、農村及邊遠地區人民群眾享受高質量5G服務。
4.工信部印發《關于推進5G輕量化(RedCap)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通知》
10月,《關于推進5G輕量化(RedCap)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通知》正式發布。其中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到2025年,5G RedCap產業綜合能力顯著提升,5G RedCap應用規模持續增長,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實現5G RedCap規模覆蓋,5G RedCap連接數實現千萬級增長。
5.中國廣電建成全球最大的全程全網700MHz 5G網絡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慶軍表示,中國廣電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全程全網的700MHz 5G網絡,700MHz 5G基站已建成超60萬站。中國廣電已完成核心網及網絡云資源池南北兩個大區、4個節點以及31個接入省用戶面的建設工作,完成了IT云資源池現南北兩個大區、3個資源池節點的建設工作。目前適配廣電網絡的機型已覆蓋到全國12億的存量手機終端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