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數據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推動云邊端計算技術協同發展,支持云原生等技術模式創新。云計算與大數據協同發展,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相應的應用生態也將迸發出新活力。
夯實云計算數字根基
過去的十多年,在政策引導和產業界共同努力下,我國云計算發展已從概念期進入到創新活躍、廣泛普及、應用繁榮的新階段。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云計算白皮書(2024年)》顯示,預計2027年我國云計算市場將突破2.1萬億。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23年,47%的規模以上企業應用了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第二產業中54.1%的規模以上企業應用了數字技術,其中41.6%的規模以上企業應用了云計算;在第三產業中41.5%的規模以上企業應用了數字技術,其中34.5%應用了云計算。
作為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維護網信安全的國家隊、主力軍,中國電信全面深入實施云改數轉戰略,天翼云持續高速增長,AI賦智能力持續強化。機構數據顯示,天翼云市場地位保持領先,穩居全球運營商云第一、中國政務公有云基礎設施第一、中國公有云IaaS及IaaS+PaaS市場前三。
數據賦能,洞察商業先機
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數據市場規模也在快速增長。根據國家工信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按照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2025年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將突破1749億元。
中國電信深知數據的巨大價值,一方面,持續做大做強自身的大數據業務,打造了“星海大數據”服務。為政務、金融、保險、文旅等各行各業獨身定制了上百個數據類產品服務,極力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數據需求,為數據要素流通提供豐富的場景和應用。
另一方面,中國電信全方位參與數據要素市場環節的建設。依托自主研發技術,打造并升級“靈澤2.0數據要素平臺”。構建“自研+生態”隱私計算能力的基礎底座統一納管和核心+區域的多級部署能力,覆蓋數據要素生產、加工等全流程。目前已與銀行、交研院等多個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
云數融合,創新應用生態
如今,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都已經走上“高速路”,但是1+1>2,二者融合發展,創新應用生態,將有更好的明天。
中國電信董事長、黨組書記柯瑞文指出,中國電信構建領先的“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體系和能力,打造集“算力、平臺、數據、模型、應用”五位一體的智算云能力體系,全方位開放生態合作,為廣大客戶提供“供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智算服務。
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中國電信與中國電科等共建天翼云科技公司,實現了天翼云全棧技術的自主掌控,構建了技術領先、自主可控的全棧云技術與產品體系。在數據層面,中國電信積累了豐富的多模態高質量數據集,同時還引入覆蓋政務、金融、互聯網等多領域的高質量第三方數據,可滿足多種大模型訓練任務的數據需求。在應用層面,天翼云匯聚第三方應用,形成以多模態AI應用為核心的場景化AI應用生態。
未來,中國電信將繼續推動云計算與數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系列創新應用場景,積極構建繁榮的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