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美國蘭德公司官網發布題為《數字基礎設施的未來:給美國國防部的幾點思考》的研究報告,報告對美國和中國之間正在進行的數字基礎設施競爭展開研究,分析、評估了中美數字基礎設施競爭現狀,并對2050年中美數字基礎設施競爭趨勢進行了預測,目的是幫助美國國防部深入了解數字基礎設施對未來軍事的潛在影響。蘭德公司已針對這一領域開展了長期研究,該報告是多年研究的成果。
數字基礎設施是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中美兩國是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的主要領導者,在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競爭激烈。通過對這篇報告的解讀,幫助我們了解在數字基礎設施競爭中我國的優劣勢,并為思考如何構建我國未來的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競爭優勢提供參考。
數字基礎設施的戰略意義及競爭要素
蘭德公司將數字基礎設施定義為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的網絡,用于以數字方式處理、存儲和傳輸數據。數字基礎設施由海纜網絡、無線網絡、地面網絡和衛星網絡組成,并且包括微型芯片和技術標準兩個基本組成要素。
報告強調數字基礎設施的戰略重要性,指出數字基礎設施作為一種推動力量和一種能力,對未來的軍事行動和長期戰略競爭都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權力因素(軍事、經濟、信息、人口)越來越受到數字基礎設施的影響。中美兩國正在利用數字基礎設施來擴大國家權力和全球影響力。中美數字基礎設施的競爭是對其全球所有權、訪問權和控制權的競爭。
報告分析指出影響數字基礎設施競爭結果的主要要素包括三個方面,技術開發、數字基礎設施全球布局和與盟友/合作伙伴的關系。
1.技術開發
指的是數字基礎設施相關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能力,包括數字基礎設施系統和軟件設計、數字基礎設施關鍵部件(包括微型芯片)的制造等。影響數字基礎設施技術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技術人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研發組織,標準制定組織,工業基礎,政府政策,經濟政策和經濟狀況等。
2.數字基礎設施全球布局
指的是對海外數字基礎設施的所有權、訪問權和控制權,通過數字基礎設施技術輸出、投資在全球數字基礎設施市場獲得的份額。影響的因素包括是否制定了海外數字基礎設施戰略和國際關系。
3.與盟友/合作伙伴的關系
指的是在缺乏數字基礎設施所有權、訪問權和控制權的區域,從其它盟友/合作伙伴處獲取支持的可能性。影響的因素是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的總體所有權、訪問權和控制權以及獲得替代方案的可能性。
中美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競爭現狀
報告從數字基礎設施四個組成部分和兩個基本組成要素共六個方面對中美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競爭現狀進行了對比分析。美國在衛星網絡和海纜網絡方面占據主導地位,地面網絡和無線網絡也保持領先。
1.地面網絡
地面網絡設備供應鏈由光收發器、光纖電纜、路由器和交換機、以太網收發器、Wi-Fi路由器組成,由于思科系統、Arista、HPE等11家美國公司在網絡設備市場占有較大的份額,美國公司在光收發器、光纖電纜、路由器和交換機三個行業中擁有強勢地位。而在Wi-Fi路由器方面,由于大多數設備由中國企業和專門從事低成本制造的臺灣企業制造,因此中國保持了Wi-Fi路由器行業的競爭優勢。
地面網絡運營層面,由于各國電信行業都高度監管,所以中美都需要依賴與本地電信運營商的合作。
2.無線網絡
美國公司在路由器和交換機領域保持領先,但須依靠外國供應商提供5G無線基站和核心網絡服務器。華為和中興是5G零部件的主要供應商,特別是在亞洲和許多發展中國家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另外3GPP的5G和6G技術標準也是中美間主要競爭領域。
3. 海纜網絡
美國政府高度關注太平洋海底電纜和登陸點的所有權,美國擁有太平洋和大西洋上海底電纜的大部分份額,在跨太平洋海纜的建設上有控制權,2020年美國拒絕了一條由中國公司參與投資的跨太平洋海纜在香港的登陸。中國電信運營商參與建設的海纜數量不斷增加,使得中國在全球海纜網絡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日益提升。
安裝維護海底電纜的船只是海纜網絡一個關鍵能力,2014年華為通過收購一家英國公司成立了華為海洋(后出售給中國享通),使得中國在海底電纜安裝市場的能力不斷增強,這加劇了美國的擔憂。2021年美國擁有了自己的電纜鋪設船,美國目前在海纜網絡市場供應鏈中并沒有處于劣勢。
4.衛星網絡
中國不向非中國公司出口衛星,而且大多數中國的衛星通信公司只在中國提供衛星通信服務,因此中國公司在全球衛星通信市場中的份額很小。在全球衛星網絡方面,美國明顯領先于中國,美國的SpaceX公司在低地球軌道商業衛星通信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衛星網絡的另外兩個基本組成部分是運載火箭和衛星通信終端。美國是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的領導者,美國和中國衛星通信終端供應鏈大體上已經脫鉤。
5.微型芯片
美國在半導體制造設備和芯片設計工具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而芯片制造、光刻機等需依賴外國供應商。中國的大部分微型芯片依賴進口,在芯片設計、制造等環節都處于劣勢,但是中國在芯片封裝、測試方面取得了進展,市場份額逐漸擴大。
6.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對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至關重要,中美都積極參與標準制定。中國公司非常積極地向3GPP提交專利和技術標準申請,華為和中興提出的專利數量遠高于其他國家的公司,但是技術標準申請獲得3GPP批準的比例較小。
中美未來數字基礎設施競爭走向預測
報告通過對數字基礎設施競爭要素及相關變量的分析,基于不同的假設條件,對2050年中美數字基礎設施的競爭提出一個基本走向和三個可能走向的預測。
1.基本走向
到2050年,美國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讓位于中國。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國內制造、維持強大的技術人才隊伍方面存在問題。但是美國仍然通過限制向中國轉讓先進技術,在關鍵數字基礎設施供應鏈中保持主導地位。
2.可能走向一
到2050年,美國和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和技術的領導者,美國對中國硬件的依賴可能與日俱增,但是美國仍能保持對核心操作軟件系統的控制。
3.可能走向二
到2050年,中美在數字基礎設施技術上脫鉤,出現了兩個獨立的數字基礎設施集團,國際技術性標準制定組織分裂成兩個獨立的組織,但國際電聯除外,它在幾乎所有領域的標準制定職責都被削減。
4.可能走向三
科技巨頭對數字基礎設施和相關信息基礎設施擁有所有權和控制權,美國政府也更加依賴科技巨頭以發揮其有限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我國提升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競爭力的建議
為充分發揮數字基礎設施對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提升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的競爭力,我國需加強頂層設計,發揮競爭優勢,補足短板,產業協同,共同打造我國數字經濟未來的堅實底座。
1.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加強國際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數字絲綢之路”倡議推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處于數字化轉型的起步期,未來應加大“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的投資,充分發揮我國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優勢,積極幫扶相對落后的共建國家,推動共建國家網絡、光纖、光纜等數字基礎設施,提升“一帶一路”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的整體水平,共建數字基礎設施,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妥善應對美國及其同盟國對“數字絲綢之路”的制衡。
2.鼓勵中資企業出海投資數字基礎設施,提升區域市場競爭優勢
我國目前在非洲、南亞、中亞以及南美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進展,未來需繼續鼓勵中資企業投資東南亞、非洲,特別是拉丁美洲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機制,加大社會融資和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的比重,應對經濟下行風險。
3.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投入,掌握技術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芯片仍然是數字基礎設施競爭的關鍵決定因素,我國需加強核心技術研發投入,推動關鍵技術的突破。加強通信標準國際化工作的頂層設計,在5G領域掌握一定話語權之后,6G時代加強產業協同,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目前我國已申請專利數量處于領先,但需進一步提升專利質量,提升6G時代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4.強化隱私保護技術與標準工作,推進全球數字治理合作
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是我國參與全球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美歐公司以隱私保護為借口,與中國公司在歐洲和部分亞洲地區的智能城市和無線基礎設施建設上展開競爭。我國需強化隱私保護技術與標準工作,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性多邊機制下的數字經濟治理談判,加強同專業性國際組織合作,貢獻數字治理的“中國提案”。擴大數據安全流通的國際“朋友圈”,推動構建全球數據安全合作治理的新秩序、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