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中國電信打造5G智慧灌溉系統,實現水資源的優化利用,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在福建,中國電信通過在高標準農田中廣泛部署智能傳感設備,實時采集土壤墑情等數據,助力高標準農田。在江蘇,中國電信利用無人機航拍技術幫助開展農田規劃,全力守護春耕生產……在國家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背景下,中國電信通過科技“智”撐,為農業搭建智慧新基建。
科技“加速度”賦能農業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政策加碼,5G、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賦能農業發展。
政策方面,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智慧農業行業發展與創新,《農業農村部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等產業政策為智慧農業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
在技術方面,農業農村部已初步建立智慧農業創新體系,作物表型高通量解析、土壤現場快速測量裝備、大型農業通用型機器人化作業平臺等多項技術取得突破。新增立項相關行業標準17項、發布實施6項,推動建立智慧農業技術裝備檢測中心。
從種植到養殖,5G、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正在逐步讓農業生產管理更智慧、生產更精準。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科技元素應用于田間地頭,就能讓智慧農業不斷打開發展新空間。
夯實數字基建,搭建“高速路”
要發展智慧農業,數字基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中國電信充分依托“云、網、邊、端、安”一體化、智能化、專業化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和運營服務體系優勢,為農業生產踏上數字科技發展的快車道。
新疆疏附縣是中國電信定點幫扶縣。近年來,疏附縣在中國電信的支持下實現了千兆光網、千兆5G、千兆WiFi的“三千兆”網絡全覆蓋;搭建了天翼數字鄉村平臺……曾經的“深度貧困縣”蛻變為遠近聞名的“先進示范縣”。
2013年以來,中國電信累計在農村地區投入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超1100億元,在“三區三州”投入網絡建設專項資金超115億元,補貼普遍服務費用超16億元,提前實現98%行政村覆蓋光寬、98%行政村覆蓋4G、98%貧困村通寬帶“3個98%”的行業目標。
“智”造新產品,破解農業難題
如今越來越多的數字科技應用走進田間地頭,智慧農業的“十八般武藝”在廣闊田野上大顯身手。中國電信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推出了一系列黑科技產品:無人機巡航,高清攝像頭實時監控,大數據分析精準治理,讓農業生產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重慶渝北區興隆鎮新寨村,中國電信依托物聯網技術,并結合數字孿生技術,創新賦能智慧種苗工廠智慧化管理、關鍵指標監測及全自動播種。工人只需在手機上輕點屏幕,滴灌、噴淋、施肥就能一鍵開啟,溫濕度、光照、水肥量自動控制,實現了各類蔬菜、花卉的全季栽培。
在上海市奉賢區中國電信數字農場,機械臂正在將流水線上的秧苗一盤一盤運送到多層循環運動式育秧設備上。育秧工廠占地約2000平方米,八臺設備單次育秧量可以覆蓋500畝左右的稻田。通過在育秧工廠的智能化培育,秧苗長得壯實、利于移栽,為水稻種植按下加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