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18日消息(水易)伴隨著國際電信聯盟《IMT面向2030及未來發展的框架和總體目標建議書》的發布,標志著6G研發進入了新的篇章。在這個關鍵的窗口期,國際組織、高等院校、各大運營商以及核心企業正加速布局6G技術研究與合作,共同推動通信技術向“融通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未來邁進。
2024年4月16日至18日,由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4全球6G技術大會將在南京召開。圍繞6G愿景共識,一同探討6G技術和業務的未來藍圖,旨在6G標準啟動前推動凝練全球共識。
大會前夕,平行論壇“通信與AI融合”論壇執行主席、華為公司高級專家、6GANA網絡大模型SIG主席彭程暉接受C114專訪,就6G時代通信與AI融合的發展趨勢,遇到的挑戰,標準化進展等話題進行深入解讀。
6G要全面的通信與AI深度融合
事實上,通信與AI的融合已經在當前的5G階段進行了諸多實踐,主要從AI4Net角度,將AI作為工具來優化網絡性能和效率、提升用戶體驗等,這被認為是一種疊加的AI設計,目前也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產業落地應用。
彭程暉指出,6G除了要進一步深化AI4Net應用范圍,還要探索如大模型服務網絡等新模式。同時要從Net4AI和AIaaS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通信與AI的融合;并在6G網絡架構設計上,通過統一的內生智能框架,全面、高效地同時支撐AI4Net,Net4AI和AIaaS,打造6G網絡成為未來新業務和應用創新的基礎平臺。
具體而言,AI4Net方面,AI將全面融入通信網絡的各方面,如實現網絡的全自動駕駛,極致靈活的用戶級切片網絡供給,原生AI設計的空口及大幅提升通信效率。Net4AI方面,6G網絡可從定制連接、網絡內生的算力&數據、分布式AI訓練和推理等方面,更好支持6G新業務,例如網絡為XR終端提供實時的計算卸載服務,為多協作機器人提供實時推理服務等。
在彭程暉看來,這些能力將不斷降低網絡運營開銷,并為運營商帶來全新的收入,為通信產業的發展開拓全新的發展路線。
這對6G架構設計帶來巨大的變革,需要從傳統面向連接服務的會話為中心架構,演進為面向AI新服務的任務為中心架構。通過在6G網絡架構中引入“任務”這個新量綱,在網絡執行層面更好管控及保障通信與AI融合服務的QoS,在網絡運營層面也有了一個可度量的維度,支撐6G新商業模式。
另外,6G需要探索可標準化的AI分布式算法,甚至研究產生新的AI分布式算法。同時,6G網絡如何高效地提供內生數據、計算和可信服務來使能各類分布式AI應用?
彭程暉介紹,面對這些技術難題,6GANA陸續發布了相關白皮書,如6G分布式學習算法、6G數據服務等白皮書;IMT2030也發表了6G內生智能相關的技術研究報告,代表了業界的共識及突破。
6G要積極擁抱網絡大模型創新
那么,通信與AI融合的實現路徑是什么?彭程暉認為,無線通信系統是一個復雜系統,在不同層面的技術挑戰存在巨大差異,在大模型出現以前,AI與通信融合往往采取的是量身定制的模式,設計專有AI模型適配具體要解決的問題,由此應用于通信網絡的AI類型五花八門。
“這樣的模式,對于AI模型管控、模型間復用協同、泛化性等帶來諸多挑戰。”
彭程暉表示,大模型出現后,業界提出了網絡大模型來解決以上挑戰,并開始取得一些進展,基于大模型的模式逐步成為業界共識。
當然,到6G時代,網絡大模型需要得到真正應用,還是有不少挑戰需要全球產學研專家共同突破, 例如6G網絡架構如何更好支撐各類網絡大模型的應用?大模型/AI Agent技術將如何改變甚至徹底顛覆6G網絡的設計范式?等等。據悉,6GANA近期發布的網絡大模型十大問題白皮書,從網絡大模型場景需求、基礎理論、模型設計、基礎架構等多維度進行系統闡述,相信通過業界專家的深入合作,不斷探索,必將取得成功。
“隨著6G標準即將啟動,全球6G研究經過多年的探索積累,已到了收斂并達成共識的關鍵時刻。”彭程暉表示,6G全球系列大會,給來自全球的產學研6G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開放探討舞臺,從理論研究、產業及標準影響等維度,通過主題演進、圓桌、宣言及相關白皮書發布等多樣化的形式,有效推動了全球行業共識的形成,為全球統一6G標準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