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30日消息(劉定洲)近年來,各行各業推進數字化轉型,教育行業走在前列,教育平板等終端迅速普及、電子化作業和批改已是常態、遠程上課成為重要組成部分。政策層面看力度更大:今年1月,《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印發;4月,教育部等9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強調“主動順應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趨勢,健全適應數字化發展的制度體系” 。
“人工智能正重塑教育生態,數字化已成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在4月28日舉辦的2025中興通訊中國生態合作伙伴大會教育分論壇上,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林炳致辭表示,這一政策為校企協同創新注入了強勁動能,為教育數字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伴隨著AI大模型技術迭代并走向產業落地,“人工智能+教育”風起云涌,正當其時。中興通訊是教育數字化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已在多省市協助客戶打造了云端教育體系。在本次論壇上,中興通訊分享了公司面向未來的“人工智能+教育”布局。
規劃三大路徑:瞄準教育數字化關鍵要素
在會上,林炳分享了中興通訊“人工智能+教育”的三大路徑。
其一,設立AI+教育專項基金,孵化高校專業大模型向垂類行業應用轉化;其二,開放5G-A、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各界共建"教育數字資源池",促進優質內容跨區域流動與普惠共享;其三,深化產教融合,通過聯合高校創新培養模式,貫通人才培養全鏈路。
三大路徑指向了教育數字化的三個關鍵要素:資金、技術、人才。中興通訊已在幕后做了很多工作。
例如在資金投入方面,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發展中心信息化研究發展處處長馬亮介紹,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發展中心聯合中興通訊、遼寧向日葵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了《2025年中國高校產學研創新基金—數字新興技術專項申請指南》專項,加速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產學研協同創新與應用轉化。
在技術創新方面,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信創實驗室運營主任李燕在會上介紹了教育信創實驗室相關工作,分享了信創人才系統培養的相關做法與建議。2025年第二屆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大賽即將開啟,中興通訊將承接人工智能方向的“目標智能檢測技術應用實踐賽”,旨在解決目標檢測中的技術難題,將學術研究與實際需求結合,加速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
在人才培養方面,中興通訊已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11所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建了聯合實驗室,并在多所高校聯合開設了特色專班,打造了產教實訓基地,通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教育行業輸送了大量復合型人才。
在本次論壇上,中興通訊智算AI認證正式發布。該認證將為合作伙伴提供課程開發、師資培訓、實踐認證的全鏈條支持,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實現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的有機銜接。在全場嘉賓的共同見證下,中興通訊副總裁、全球學習發展中心總經理李明為合作伙伴企業頒發ZACP授權證書。
前店后廠模式:打造教育星云智能體雙平臺
圍繞教育數字化生態構建,最關鍵的還是技術創新,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型數字化技術創新。
中興通訊今年吸睛無數的AiCube訓推一體機,以及最新發布的數字星云4.0版本,將在教育行業發揮重要應用。李明指出,中興通訊依托AiCube訓推一體機與數字星云平臺,加速推進大模型在教育垂直領域的落地,攜手產業上下游生態伙伴,做教育創新的“賦能者”、做產教融合的“架橋者”、做生態共建的“守望者”。
據了解,中興通訊AiCube可提供從單機到多機集群的定制化軟硬件解決方案,滿足不同規模的教學需求,支持私有化部署和即插即用。在浙江大學的實際應用實踐中,AiCube成功保障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和高效開展,充分展示了其強大的性能和適應性。
中興通訊教育行業總監蘆曉飛進一步闡述了中興通訊在教育行業的相關能力與探索。一方面,中興通訊與教育部緊密合作,在教育部支持和引導下開展產學研課題申報、職業教育專業模型孵化以及AI大賽主辦。
另一方面,依托中興通訊海外交付經驗及項目優勢,積極投身教育出海工作,聯合學校輸出國際化專業標準。包括協同國內高校出海,培養海外人才;引入海外高校學生,學習國內先進的AI技術。
同時,中興通訊提出了“前店后廠”的教育星云智能體雙平臺建設思路,基于數字化技術設施打造的管理平臺和智能化的教學平臺,協助高校提供教育智能體服務,開發個性化智能體應用。目前,中興通訊已有多個項目正在推進中。
在本次論壇上,還有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遼寧向日葵、華晟經世、海光等行業領軍企業代表先后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各自的教育數字化實踐與成果,展示了充滿活力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態。上述高校與企業均與中興通訊達成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教育強國戰略以及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智能作為最前沿的數字化技術,正在教育行業不斷落地。通過主辦本次論壇,中興通訊展示了深耕教育行業的決心,并將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加快教育行業大模型落地、加強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攜手合作伙伴共建教育數字化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