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8月22日消息(南山)近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財報陸續出爐。整體來看,三大運營商上半年業績穩健發展,合計營收突破萬億元大關,凈利潤則達到1158億元。
在傳統通信業務表現穩定的情況下,三大運營商重點拓展行業市場,營收增速均超過了整體增速,營收占比進一步提升。中國移動表現尤為出色,數字化業務收入達到1471億元,同比增長11.0%,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達到31.7%,較上年同期提升2.4個百分點。
其中,大模型作為賦能行業的最新AI技術,有望在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關鍵價值,得到了三大運營商青睞。從半年報可以看到,三大運營商將大模型作為業務創新的重要方向,并在這一領域成功占據了一席之地。
各有千秋,整體不俗
2023年來,大模型成為科技產業競爭的最大焦點,吸引了數以千億美元的投資,大型科技巨頭害怕錯過“船票”,紛紛投入巨額資金,推動大模型產品不斷開發、迭代。三大運營商不甘落后,積極入局,結合幾十年沉淀的數據和市場優勢,自主開發大模型產品,以服務其十億級的個人客戶和千萬級的行業客戶。其中:
中國移動布局40個細分領域的高性能行業大模型,上半年發布17個自研九天行業大模型,政務、物聯水利、社會綜治等多款行業大模型實現應用落地。由萬卡級智算集群、千億多模態大模型、百大要素生態平臺構成的“九天”人工智能基座,共沉淀450項AI能力、賦能近1000項行業應用。
中國電信星辰大模型系列的語義、語音、多模態大模型在近期均已完成算法及服務的“雙備案”,標志著星辰大模型可正式對外提供完備的全模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目前,中國電信已有32個行業大模型、服務客戶超過7600家。
中國聯通在近期正式推出元景大模型2.0版本,定位“更懂行業的大模型,產業升級的智能引擎”,面向網絡、客服、城市治理、經濟運行、醫療、服裝、文創等領域,形成35個行業大模型和100多個標桿應用。
三大運營商的大模型產品表現各有千秋,同時整體表現不俗。依托強大的能力和資源稟賦,使得三大運營商在競爭激烈的“百模大戰”中,占據了較好的身位。據IDC首次發布的大模型研究報告稱,多模態大模型、科學計算大模型等領域仍然存在較大的產品創新空間。而在應用層面,工程化、降低門檻、創新應用能夠幫助廠商在競爭中勝出。
大力投資智算產業
大模型是三大運營商投資智算產業的組成部分。大模型參數規模不斷增長,訓練量愈加龐大,需要強大的算力基礎設施支撐。在產品層面,英偉達GPU憑借領先的性能,獲得了空前成功,在大模型帶來的智算需求驅動下,一躍而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廠商。
在算力基礎設施層面,是三大運營商大展身手的舞臺。此前,三大運營商均預計2024年資本開支均有所下滑,但出現了結構性變化:減少連接側投資,加大算力側基礎設施建設。從實際表現來看,三大運營商已成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市場的主要建設者。其中:
中國移動呼和浩特超大規模智算中心上線投產,哈爾濱超大規模智算中心啟動建設;通用算力規模達8.2EFLOPS,智能算力規模達19.6EFLOPS。“N+X”多層級、全覆蓋智算能力布局不斷完善,京津冀等區域首批13個智算中心節點投產。
中國電信的“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能力已接入39家算力合作伙伴各類智能算力合計22EFLOPS,其中上半年智能算力增加了11EFLOPS,使得資本開支甚至同比增長了13.5%。
中國聯通加快“網絡向新”, 全網智算算力達到10EFLOPS。中國聯通已打造了新一代網絡——算力智聯網AINet,將成為聯接智能算力的“大動脈”和實現AI普惠的“神經元”。
從大模型到智算產業,目前來看都處在發展初期,未來空間十分廣闊。三大運營商積極增加研發投入,投資大模型產品開發,大力建設算力基礎設施,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展望未來,大模型仍將不斷變革、洗牌,三大運營商不能“穩坐釣魚臺”,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但當前的良好站位,為今后的產業布局吃下了一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