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24日專稿(蔣均牧)北部非洲地區(覆蓋地中海及撒哈拉區域)擁有7.2億人口,其中50%尚未使用移動通信服務,“數字新大陸”的潛力亟待釋放。近期,GSMA全球首席監管官John Giusti和華為北部非洲ICT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孟慶濤做客WinWin高端訪談,圍繞該話題展開了深度對話。
區域數字化現狀:潛力與挑戰并存
北非地區涵蓋28個國家,總人口達7.2億,其中年輕人口占比超過60%,為數字經濟提供了龐大的用戶基礎。然而,該地區的移動用戶滲透率僅為50%,對比全球平均水平,區域的 “數字沉默人群” 規模龐大,市場潛力亟待釋放。
孟慶濤表示,近年來,北非ICT產業發展迅速,移動寬帶、家庭寬帶以及移動支付等業務都以驚人速度增長,可謂處在人口紅利的窗口期。另一方面,依然有兩大瓶頸嚴重制約了該地區數字潛力的釋放,若能解決則將充分提升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市場紅利。
首先,網絡基礎設施覆蓋不足仍是該地區面臨的首要挑戰,尤其是在偏遠農村地區。北非1000人以下的村莊中,仍有2.3萬個缺乏基礎網絡覆蓋,“既沒有光纖也沒有移動信號”,這意味著數以千萬計的民眾被隔絕在數字世界之外。根據第三方數據,部分農村地區基站投資回報周期長達7~10年,漫長的投資回收期令運營商望而卻步。
同時,終端成本亦是一道門檻。40%的北非人口生活在世界銀行定義的貧困線以下(日均收入低于1.9美元)。即便網絡覆蓋到位,相當一部分低收入群體仍然買不起售價20美元以下的功能手機,更不用說智能手機:“有些人買的低價手機也無法支持TikTok之類的短視頻應用或移動支付應用,無法讓民眾真正享受到數據業務帶來的生活便利。”
此外,對ICT技術有深入了解的專業勞動力的匱乏(人才密度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3),以及監管環境相對滯后,比如移動頻譜價格貴,手機終端稅費高等問題,進一步抑制了市場活力。
破局之道:產業政策與技術創新
要突破瓶頸,充分解鎖北非市場的人口紅利,離不開產業政策與技術創新的 “雙輪驅動”。John呼吁各國規范并推動農村網絡建設,以及制定終端減稅和優惠政策。
在消除覆蓋鴻溝方面,將普遍服務基金(USF)合理規劃和投入電信行業,可撬動農村網絡建設的資本杠桿。科特迪瓦的實踐證明,電信監管局(ARTCI)定期在網站公開國家三家運營商的無線覆蓋情況,識別農村覆蓋差距,并通過世界銀行資金、USF資金補貼或者監管罰款抵扣的方式,鼓勵運營商建設農網,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在提升終端購買力方面,GSMA建議制定并實施低價終端稅收分級減免制度,針對入門級終端進口關稅全免,并降低增值稅;同時,鼓勵人口大國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終端廠商本地建廠,從而在降低物流費用的同時也降低關稅。
如果說產業政策是杠桿,那么技術創新就是那個支點。華為將其作為解決區域市場痛點的關鍵手段,不斷推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幫助運營商 “吃透” 人口紅利。例如,華為推出的RuralStar解決方案通過采用太陽能供電和無線回傳技術,將單站部署成本降低了60%,運維成本降低了50%,大幅提升了運營商在農網建設中的投資效益。
此外,華為與合作伙伴開發的4G云手機,通過將計算和存儲模塊遷移至云端,使硬件成本大幅降低,用戶可通過功能手機享受智能手機體驗,實現移動支付、流媒體(如TikTok、YouTube)、AI助手、云存儲等豐富的業務。以充分激發區域的人口及流量紅利;此外,運營商還能通過云手機內置的云操作系統,逐漸打造“用戶入口”。為后續實現基于“入口運營”的業務模式轉型打下基礎。孟慶濤表示,該方案計劃于2025年下半年在區域逐步推廣。
北非這片古老且神秘的土地正站在關鍵的“十字路口”,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唯有讓每個人都能平等接入數字世界,才能真正釋放該地區的數字潛力。通過制定利好的產業政策,持續推進技術創新,鼓勵相關利益方協同合作,北非將有望將人口紅利轉化為“數字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全球提供新興市場數字化轉型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