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9日消息(九九)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全球數字化進程加速演進,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量。
在今日舉行的2025阿里云AI勢能大會上,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楊爍表示,北京積極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推動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2024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2萬億元,同比增長7.7%。人工智能在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中具有“頭雁”效應,是北京市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重要戰略機遇。
楊爍介紹,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優勢明顯,頂尖人才占全國總量43%,擁有14家人工智能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3家新型研發機構。目前,在京人工智能企業已超2400家,核心產業營收超3000億。備案123款大模型產品,數量全國第一。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發布100個大模型高質量數據集,數據總量超150PB。智能算力規模超2.2萬P,京津冀蒙環京算力供給廊道已形成。發布《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以“5+10+N”模式布局示范應用項目,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綜合型、標桿性重大工程。“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已聚合300余家伙伴企業,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和產業發展朋友圈。
楊爍進一步介紹,下一步,北京市將充分發揮北京信息軟件業技術和應用場景優勢,把信息軟件企業作為人工智能應用的主渠道、主服務商,協同行業用戶、大模型廠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業深度應用。
一是支持MaaS平臺在京集聚發展。緊扣行業應用實際需求,面向MaaS平臺建設、AI智能體創新應用,通過“算力券”支持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和標桿產品;支持信息軟件企業開展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貫標評估,通過“數據券”政策支持一批“首開放”數據集,夯實人工智能發展基座。
二是推動行業軟件企業全面具備模型能力。加快通用行業模型的垂直優化部署,組織行業鏈主企業、軟件企業和模型企業結成伙伴,在具體場景、跨行業應用等方面形成行業模型落地的標桿示范典型案例,并通過“首方案”給予支持。
三是支持軟件企業加快智能化技術改造。推動企業通過算力構建、模型部署、數據治理等方式提升研發效率,優先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事務處理軟件、新型安全軟件等領域組織策劃重點項目,加快軟件智能工程化發展。
四是健全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生態。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國際開源社區建設、開源平臺落地及共享生態構建;加強中小企業應用需求的精準服務支撐,將人工智能賦能新產品、新服務納入中小企業服務券支持范圍;構建技術共享、標準共建、人才共育的行業應用生態,重點培育人工智能應用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