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上海”主題展區內,由上海市數據局指導、優咔科技等七家龍頭企業共同發起的“智能終端出海服務創新聯合體”正式揭牌。這一動作被業界視為中國智能終端全球化布局的里程碑事件。上海市數據局副局長錢曉在致辭中強調:“聯合體將作為產業協作的‘超級航母’,通過技術、服務與規則的協同創新,破解出海核心瓶頸,服務國家‘雙循環’戰略。”
作為聯合體秘書處單位及技術核心支撐方,優咔科技的全球連接管理平臺(GSM)與區塊鏈跨境數據解決方案被納入聯合體首批公共服務能力。這一安排凸顯了政府在汽車出海領域對“技術底座”的重視——唯有夯實通信與數據兩大基礎設施,中國車企方能真正實現全球化高質量擴張。
汽車出海:從“貿易行為”到“國家競爭力”的躍遷
規模爆發:2024年中國乘用車出口量達549.5萬輛,同比增長24%,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比超30%(數據來源:蓋世汽車);
戰略升維:汽車產業作為高端制造的代表,其出海已從單純的產品輸出轉向“產品+服務+標準”的生態輸出,關乎國際話語權爭奪;
政策加碼:國務院《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要求“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國際化”,聯合體的成立正是對這一方向的落地響應。
產業痛點:汽車出海服務商的“無人區”困境
當前,中國車企出海面臨通信連接的“三座大山”:
對接成本高:單車型需接入全球數十家運營商,(如沃爾沃需覆蓋北美AT&T、歐洲Vodafone、東南亞Singtel等),開發成本超千萬元/車型,分散采購導致資費畸高,部分區域流量資費高達國內數十倍;
合規風險大:車企出海初期對通信連接、信息安全、數據傳輸等領域缺少了解,部分服務商提供高風險的方案,例如使用旅游卡資源、非標準方案,導致車企面臨很大的合規風險,為車企在當地的長期運營埋下隱患;
服務質量低;海外運營商網絡覆蓋參差不齊,技術能力與國內運營商相比差距較大,近年車企多次面臨跨國網絡故障,修復周期長達72小時,嚴重影響車主體驗。部分初創企業缺乏長期經營的能力,車企未來將面臨較大的風險。
盡管汽車出海規模激增,但在車聯網連接的專業服務領域仍處于“草莽時代”。跨國通信企業缺乏本地化服務能力,而不少初創公司由于發展的不確定性,難以承擔車聯網長達10多年生命周期的長期服務保障。 “這就像2010年前的跨境電商——需求爆發但基礎設施空白,誰有能力先建成‘水電煤’,誰就是規則制定者。”一位行業分析師指出。
優咔方案:技術重構汽車出海基礎設施
優咔科技長期深根車聯網連接領域,車聯網連接管理市占率國內及國外均超20%,也是繼三大運營商外最大的第三方連接管理平臺,市占率達50%;分支機構覆蓋香港、歐洲、中東等6大區域,本地化團隊提供7×24小時運維。通過全球連接管理平臺(GSM)——從出海業務的“百團大戰”中脫穎而出。優咔科技的GSM平臺通過三大創新實現全球車聯網連接領域的領先優勢:
統一管理:提供標準化的連接管理API,完全適配車企復雜的生命周期管理需求,車企一次對接即可調用全球所有主流運營商資源;
ONE SIM:提供SGP.02/22/32 全棧方案,通過eSIM技術幫助車企減少物料號、提升本地網絡接入能力。車輛出廠預裝“種子號”,在國內方便進行工廠測試,銷售后通過空中下載(OTA)切換至本地運營商(如沙特STC、巴西Vivo),物料號減少至1個;
智能運維:實時監測全球網絡信號質量,通過AI及自動化技術,提前預警批量故障,及時響應當地的服務需求。
同時,優咔科技借助千萬級連接規模、全球本地化服務能力以及與全球主流運營商的戰略合作,以合規經營、長期服務為宗旨,幫助車企降低運營風險,同時整車生命周期的連接與運維費用較傳統車企自建降低40%。
案例:
優咔科技已經幫助吉利汽車、東風汽車、東風柳汽等車企實現百萬級車輛的出海連接服務,部分區域和車型已經實現到港48小時內激活本地通信服務。通過優咔科技的技術與商務優勢,幫助車企實現一點發卡、全球售車,典型區域例如歐洲的月均通信成本從15歐元/車降至9歐元。
范式革命:中國汽車出海的“優咔范式”
優咔科技的實踐驗證了一個道理:汽車出海不僅是制造能力的比拼,更是基礎設施的競爭。優咔科技以優秀的技術、堅定的合規意識、健康的公司結構,成為汽車出海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引領者,實現了三重突破:
1. 技術層面:將分散的資源整合為標準化公共服務,降低行業整體成本;
2. 商業層面:開創“連接即服務”(CaaS)模式,重構車企利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