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國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tǒng)“本源天機4.0”,標志著我國量子計算產業(yè)已具備可復制、可迭代的工程化生產能力,為百比特級量子計算機量產奠定了產業(yè)化基礎。
量子計算測控系統(tǒng)是量子計算機的“神經中樞”,承擔著量子芯片精密信號生成、采集與控制的核心職能。“本源天機4.0”是繼3.0版本成功應用于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后的重大升級,在擴展性、集成度、性能穩(wěn)定性及自動化水平方面實現(xiàn)跨越式提升。
據(jù)悉,本源量子團隊通過完全自主研發(fā)的系列底層軟硬件架構,進一步增強了對量子芯片的高效控制與精準讀取,可大幅縮短量子計算機的研發(fā)與交付時間。除此之外,“本源天機4.0”還額外搭載四大核心軟件——量子計算測控系統(tǒng)服務端管理軟件Naga&Venus、超導量子比特底層操控服務軟件Monster、全界面量子芯片調控分析應用軟件Visage以及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連接軟件Storm。其中,團隊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全界面量子芯片調控分析應用軟件Visage,徹底改寫了超導量子芯片調試的傳統(tǒng)模式。
“如果說量子芯片是座精密的微縮城市,那么本源量子自主研發(fā)的‘全界面量子芯片調控分析應用軟件Visage’就是這座城市的‘中控智慧大腦’,能快速感知量子比特的‘生命體征’。”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天機”研制團隊負責人孔偉成博士介紹,“量子計算芯片的每一個量子比特都需要經過調試,傳統(tǒng)人工調試每個量子比特耗時超過1天,百比特級芯片的調試周期足以讓技術迭代失去意義。量子芯片‘中控智慧大腦’Visage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性地實現(xiàn)和帶動了超導量子芯片的自動化輔助控制技術的進步,顯著提高超導量子芯片測試的效率和準確性。使原本依賴博士級專家經驗的調試工作,轉變?yōu)槠胀üこ處熆蓤?zhí)行的工程化標準流程。”
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本源量子首席科學家郭國平教授表示:“搭載‘本源天機3.0’的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自上線以來,已為來自全球13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超2600萬人次,完成38萬余個量子計算任務,深度賦能金融、生物醫(yī)藥、流體動力學等領域。當前‘本源天機4.0’正支撐著中國下一代自主量子計算機的研發(fā)攻關,在全球量子科技競爭中,全面構建自主可控的‘中國方案’。”
圖為中國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tǒng)“本源天機4.0”(孫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