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新技術試驗衛星0001至0004星送入預定軌道。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主要用于開展手機寬帶直連衛星、天地網絡融合等技術試驗驗證,將為手機直連衛星服務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衛星互聯網蓬勃發展
前不久,在海南省文昌航天發射場,衛星互聯網低軌02組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信息顯示,衛星互聯網低軌02組衛星使用Ka等頻段載荷,主要為用戶提供寬帶通信、互聯網接入等服務。前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創新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管理方式,批量頒發了空間無線電臺執照和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為衛星互聯網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衛星互聯網重要性日益凸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濤認為,衛星互聯網是“下一代的互聯網”,它能讓信息更通暢、高速,讓網絡覆蓋更廣泛的環境,在解決偏遠地區網絡覆蓋、實現應急通信、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搶先布局衛星領域展實力
當前,衛星互聯網發展勢頭迅猛。技術上不斷突破,通信容量增大、時延降低。在全球科技競爭的浪潮中,中國以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動力,搶先布局衛星領域。憑借強大的科研實力與不懈努力,穩步推進衛星技術研發、星座組網建設。在2024年這一年,累計發射運載火箭68次,占全球發射數的26%,發射次數創歷史新高;三大電信運營商積極布局衛星互聯網相關業務,推動衛星通信技術研發應用;中國星網“GW星座”與上海垣信“千帆星座”進入常態化發射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據中國電信衛星公司發布的《天通衛星終端產業發展年報(2024)》顯示,目前支持直連天通衛星功能的手機終端達25款,覆蓋品牌包括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中興等,相關機型的累計銷量已超1600萬部(注:購買了相關機型的用戶不一定都開通了手機直連衛星業務)。目前,天通衛星已與4家全球知名電信運營商達成合作,支持當地用戶在不換卡、不換號情況下撥打衛星電話、發送衛星短信。
未雨綢繆:筑牢衛星互聯網安全基石
當前,國內衛星互聯網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但業內專家認為,衛星互聯網的安全問題應提早受到重視。
例如,在物聯網應用中,從電塔塔基監測到輸電線路覆冰監測,都可以通過衛星網絡進行數據傳輸,中間過程如何確保信息傳輸的安全,也至關重要。面對此類復雜且多變的安全難題, 盛邦安全科技集團董事長權小文指出,衛星互聯網通過密碼定義網絡邊界,實現不同用戶的網絡隔離,而傳統互聯網中采用的安全手段在衛星互聯網上難以奏效。“應通過新型的加密技術,重新定義網絡邊界與用戶身份驗證機制,讓衛星互聯網安全防護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衛星互聯網供應鏈由多個緊密相連的環節構成,一旦任一環節出現安全漏洞,都可能觸發系統性風險。因此,業內專家認為,還應建立衛星互聯網態勢感知平臺,實現對衛星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數據管理、態勢分析、風險評估及快速響應,從而全方位保障衛星互聯網的安全、穩定與高效運行。
此外,衛星互聯網的建設發展還需長期布局。北京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于遠航指出,衛星互聯網發展主要依靠低軌衛星。低軌空間有多大,決定了可部署的衛星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