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企業而言,成本最低、見效最快、效果最好的用戶體驗度量和提升,通常是來自于對自身的Web應用和移動App的性能優化。
商場如戰場,得用戶者得天下,誰能成功將用戶留下來,誰就掌握了高速增長的財富密碼。
建立優質的用戶體驗,贏取市場的長久青睞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 48 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 6 月,國內市場上共監測到422萬個網站和302 萬款app應用,已經覆蓋了我國10.11億網民們日常瀏覽網頁、在線購物、在線理財、觀看視頻、收聽音樂、開展直播等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Web應用和移動app作為企業為用戶提供業務服務的入口和工具,已經與人們辦公、購物、理財、娛樂等需求緊密貼合在一起。這一方面在企業和用戶之間建立了更短、更快捷的交互途徑,幫助企業更快地服務于用戶;另一方面也對企業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只有不斷優化Web應用和移動app的用戶體驗,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主動留下來。
什么是優質的用戶體驗?如何度量?
正如19世紀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熱力學之父開爾文所說,“如果不能衡量它,就無法改善它”,想要優化提升用戶體驗,首先就需要準確度量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通俗來講就是“這個東西好不好用,用起來方不方便”,從某種狹義的角度上可以講用戶體驗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且其注重“這個東西”實際應用時的產生的效果。
但是,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客觀決定主觀,主觀依賴于客觀,從更為全面、更為深刻的角度上來看,看似主觀的用戶體驗本質上仍然是由“這個東西”的客觀表現所決定的。
因此,在對待“如何準確度量Web應用或移動app的用戶體驗”這個問題上,不論是早期的PULSE模型,還是谷歌提出的GSM和HEART模型,亦或是螞蟻金服提出的PTECH模型,均是以目標Web應用或移動app的性能表現、畫面呈現等客觀數據為基礎,再結合一定數量的抽樣問卷調查等主觀數據,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評價。
在建立優質的用戶體驗的經營活動實踐中,對于企業而言,成本最低、見效最快、效果最好的用戶體驗度量和提升,通常是來自于對自身的Web應用和移動app的性能優化。恰如谷歌(Google)公司聯合德勤公司(Deloitte Digital)、數據公司“55”所做的共同研究表明,網頁加載速度每提高0.1秒,就能刺激零售應用的消費者支出增長9.2個百分點。
在數字化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下,現代IT系統面對持續海量增長的業務數據,其架構不斷向著分布式、混合云、云原生等方向演進,企業的每一個Web應用和移動app帶給每一個用戶的使用體驗,都是受到終端設備、地域運營商網絡、信息傳輸、服務響應、數據計算、存儲讀寫等IT全鏈路各個環節的影響。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快速發現用戶正在忍受的諸如網頁加載速度慢“0.1秒”等體驗問題,并在整個IT全鏈路上精準定位出導致慢這“0.1秒”的瓶頸環節,尤為重要。
無需嵌碼,主動監測,預先感知用戶體驗
在致力于提升用戶體驗的長期探索和大量實踐中,逐漸發展出一種可以預先感知用戶體驗的最佳實踐——無嵌碼的主動式模擬監測(Synthetic Monitor,簡稱STM)。
STM無需在Web應用和移動app中嵌入SDK、JS等代碼探針,是一種真正的零侵入監測方式,主要是利用自動化測試技術、RPA技術等自動化執行真實用戶使用應用時的一系列交互操作,并捕獲目標應用在此過程中的性能體驗數據,再采用大數據技術、統計學方法等進行綜合性的用戶體驗度量分析。
因此,企業可以利用STM強大的用戶使用場景模擬能力,在不同地域、不同運營商網絡環境下,隨時主動模擬真實用戶在個人電腦或Android手機或iPhone手機上瀏覽網頁、在線理財、觀看視頻時的點擊、滑動、輸入等各種交互動作,深度采集過程中的網頁加載快慢、DNS耗時、HTTP響應耗時及狀態、CPU資源消耗等性能體驗數據,化被動響應為主動出擊,有效解決傳統的嵌碼式監測只有在真實用戶遇到問題、產生不良影響后才能觸發解決的困擾,做到料敵機先,在真實用戶之前預先感知并提升Web應用、移動app的用戶體驗,同時,企業無需擔心嵌入SDK、JS等探針所帶來的安全合規和隱私泄露的風險。
STM憑借其無需嵌碼、主動監測的特性,具有獨一無二的競品對比應用場景,并可以完美應用在發版驗證、主動監控、問題定位場景中,為企業在對比自身應用產品與友商差異、選型互聯網服務、快速驗證新版本應用、主動獲取特定群體用戶體驗、完整復現應用BUG等時提供無與倫比的助力。
一套完整的STM體系,其運行結構一般可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層:通過招募或自建等方式,建立遍布多地域的監測設備云,并配套建設監測設備管理體系,準確評價監測設備的健康狀況,避免因監測設備自身問題影響檢測結果。
第二層:高效、有序的監測調度機制,保證多任務可下發至滿足任務要求的真實PC和手機設備上,完成訪問Web應用、運行移動app、播放視頻、接收短信等一系列監測要求,并實時采集性能體驗數據。
第三層:使用大數據引擎將采集到的性能體驗數據進行清洗、過濾、提取、聚合等計算,轉化為可視化的圖表和可度量的指標,以不同維度分析監測結果,準確觀測Web應用和移動app的用戶體驗水平。
市面上都有哪些好用的STM產品?
近些年,伴隨著國內運維管理市場的快速發展,應用性能監測越來越受到廣大企業的青睞和重視,而專業的應用性能監測廠商和其他提供應用性能監測服務的IT服務廠商也越來越多,博睿數據作為國內最早涉足 APM 的公司之一,具有明顯的市場和技術優勢。
博睿數據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APM廠商,在IT 運維管理方面積累了多年經驗,已經建有完善的端到端的ITOM管理平臺,并且是國內最早開展STM監測的公司之一,具體產品包括 Bonree Net 、Bonree APP 、Bonree Stock、Bonree Box 等。
其中,Bonree Net是博睿數據的明星產品,主要面向Web/Wap應用、流媒體播放、網絡傳輸、短信質量等主動式監測場景,Bonree APP 是博睿數據于國內首家推出的面向移動Android/iOS應用的主動式監測產品,主要面向移動應用的交互使用和流媒體播放兩種監測場景。
博睿數據在STM采集哪些數據可以準確反應最真實的用戶體驗方面,擁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和先進理念。比如,在行業內普遍薄弱的視覺體驗度量上,博睿數據首次引入香農-信息熵理論,賦能可視化體驗評價能力,衡量應用的每一幀畫面帶給最終用戶的信息價值,幫助企業更好的優化視覺設計和信息傳遞設計。
并且,在如何利用STM數據進行統一深度分析方面,區別于友商單一的計算模型,博睿數據將監測的結果數據通過健康評估體系進行異常數據拆分,基于更先進的問題分析模型,可以將時間、地域、運營商、主機、域名等基礎維度與性能、慢速比、錯誤類型等數據項一對一或一對多結合,從一個維度的多個數據層面來分析問題的分布性規律性,可以幫助企業更全面的制定用戶體驗提升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