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期“863”、“核高基”時代科技界先驅篳路藍縷的從 0 到 1 的突破,再到一代代芯片、基礎軟硬件研發人員、企業家的長期堅持,我國在底層芯片、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尤其在2016年至2018年間,一系列底層芯片相繼發布,如飛騰首款ARM架構FT-1500、龍芯3A2000、兆芯KX-5000、景嘉微JM7200以及長江存儲的成立,陸續實現CPU、GPU的重大突破。國產底層芯片從無到有,從能用到好用;CPU、新一代操作系統、GPU、存儲等領域陸續突破;關鍵芯片采用 ARM、x86 等國際主流架構,擁有廣闊產業生態發展未來。
雖然核心芯片水平仍落后國際領先水平 3-5 年,但在早已性能過剩的計算終端市場完全能夠滿足核心客戶的使用需求。
因此今天,中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已經走過了“實驗室可用”、“勉強能用不好用”、“能用可用”多個階段,正在步入產業化發展,使用體驗也逐步提升到“好用、愿用”階段。但是隨著創新工作的廣泛深入,也遭遇了很多不容回避的問題,綜合起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生態不完善,適配過程中業務軟件、存量外設對新的終端及操作系統難以適配兼容。
管理運維難,沒有成熟可靠的批量管理工具,安裝系統、更新軟件工作負擔巨大。
安全有隱患,在常用的安全及認證軟件未完成適配的情況下,終端安全難以保障。以某地市委直屬單位應用場景為例:
用友政務GRP-U8軟件,受限于架構原因,目前無法遷移到應用創新操作系統中,打印機也不是都能夠兼容,而以前購買的上網準入認證軟件,也不再可用。同時,該單位由于PC并無專業人員運維,切換操作系統以后,以往的同傳、批量更新軟件都不可用了,運維工作也面臨著巨大挑戰。而創新替代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怎么辦?
針對這樣特定環境下的挑戰,云桌面或許是一個較好的破局方式,云桌面是指通過客戶端或者其他與網絡鏈接的設備來訪問云端桌面的一種模式,由桌面虛擬化軟件、虛擬桌面傳輸協議、虛擬桌面連接代理和終端(包括瘦、胖及移動終端等)共同組成。云桌面主要分為VDI(虛擬桌面基礎架構)和IDV(智能桌面虛擬化)兩大技術路線,這兩大技術路線在解決軟硬件兼容性問題上各有所長,但都能簡化軟硬件適配的復雜性。
以VDI技術為例,可通過“雙桌面”的方式,已經適配過的應用在一個桌面,未適配的應用繼續跑在原有系統的虛擬機里,兩個桌面可以自由切換。如此,可保障切換工作的平滑過渡,最終原有系統虛擬機里未適配的應用越來越少,直被完全切換。而如果使用IDV技術,同樣也可以利用“雙桌面切換”的技術,本地終端上存儲兩個操作系統鏡像,一鍵切換。
VDI雙桌面
IDV雙桌面
而在管理維護層面,目前主流的國內操作系統、并無完善的運維管理工具幫助用戶進行日常的運維和管理工作,安裝系統、更新軟件、查殺病毒都需要維護人員一臺臺終端去操作,極為低效。無論是單位自己維護還是外包給集成商,對PC日常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響應速度和處理效率必然下降,這最終帶來的就是用戶的使用意愿降低,在落地過程中勢必造成反作用。而采用云桌面方案,通過鏡像下發的方式,其運維管理效率將獲得極大的提升,對替代工作是有正向促進作用的,同時,還可通過精細化管控USB口、對用戶進行分組等功能實現更細致、更便捷的管理與運維。
至于安全性,云桌面天然強于PC,無論是IDV還是VDI方案,由于對鏡像的集中管控,可以從系統層面杜絕很多安全隱患。如對USB口的精細化管理,對防止亂接外設、私自拷貝數據可做到嚴格管控;各種桌面模式,如還原模式,則可確保辦公桌面的一致性,用戶桌面永遠與系統模板鏡像保持一致,管理員通過模板鏡像,可隨時對指定用戶桌面的桌面應用進行更新,相比以前通知用戶打補丁,自行下載的方式,其桌面系統出現安全漏洞的機會也大大減少了;最后,如果萬一被病毒入侵了,導致用戶桌面系統中毒,管理員在管理界面也可通過一鍵還原的方式,用正常的鏡像替換掉中毒鏡像,以達到快速恢復業務的目的。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創新工作永無止境,以持續發展的云技術來解決創新過程中的業務障礙與體驗問題,不斷完善桌面生態環境和管理功能,將創新工作變成一種可有序精進的落地實踐,假以時日,必然能實現中國桌面生態圈的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