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11月5日消息(劉定洲)日前舉辦的2019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5G不出意外成為舞臺中央最亮的那顆星。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同步發布5G套餐,正式將5G推向了公眾市場;與此同時,產業鏈廠商展示了豐富多彩的5G產品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為5G進軍行業市場加油助威。
在展會期間舉辦的高峰論壇上,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王翔發表主題演講表示:“用戶是5G行業價值的定義者,通信服務商和制造商需要用更簡、更省、更好的方式,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服務。”
5G能解決哪些行業問題?
王翔談到,里夫金認為歷史上的工業革命都和三大要素變革相關,一是能源的革命,二是信息的革命,三是交通的革命。最早的兩代工業革命主要以能源革命為主,而最近的兩次工業革命是以信息革命為主。
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5G的目標就是讓工業智能化。王翔介紹,工業互聯網是一個以物聯為主的網絡,它的主要環節分為采集,傳送,處理和應用。在以往的工業領域,采集和應用兩端較強,而中間的傳送和處理相對較弱,所以以往的工業設備大部分都是自治系統,會影響整個系統的處理和控制。
信息傳送大部分也是通過有線網絡,這也限制了很多能力的發揮。比如機器人,以手為例,如果要感知每一個指關節,可能就會用到十幾個傳感器,甚至更多。而在傳統的移動通信中,無法提供這么高密度的數據采集。
王翔表示,針對移動通信的響應,之前是盡力而為的策略,如何能讓它應用到工業領域?我們需要提高網絡的響應能力,要從“網絡控制架構、基礎網絡性能及邊緣計算協同”等方面入手,才能滿足響應的要求。另外,工業領域會更加關注數據的使用和安全,我們也可以結合區塊鏈以及其它安全機制來保證。
5G首先是一個復雜系統,很難僅用其中單個設備或者網元就能實現,需要整個網絡的協同來實現整體的業務和功能。最底層的基礎網絡要滿足所有指標的物理特性,包括時延、帶寬等。而端到端的時延,還涉及到邊緣計算和網絡整體規劃,其實邊緣計算的選擇,和以往談到的“胖終端”和“瘦終端”的爭論,有很大的相似性。
“以往我們在選擇胖終端還是瘦終端的時候,表面上看是一種技術問題,深層次看是一種經濟問題,即整體實現成本在網絡中的分布做一個經濟上的選擇,需要綜合的成本平衡。”王翔說,在工業領域就要面臨“響應、成本、距離”之間的平衡,在計算這樣一個平衡時,更多地從經濟的角度來平衡這三個關鍵要素。
最后,工業互聯網領域還面臨多業務共存的問題,無線網絡以往是為個人用戶服務,可以將它看做是一個大的切片。未來面臨不同的業務場景會有不同的業務等級,如何讓這些業務等級在一個網絡內同時具備,這個時候需要有端到端的網絡切片,這種切片無法用單獨一個網元實現,而是需要整個網絡的協同。
用戶需求驅動5G賦能行業
理清了網絡層面的問題和挑戰,再就是如何利用5G對業務賦能。“5G是否能夠成功的決定權在用戶。但是相對運營商以及設備商來說,用戶在5G上的知識最弱,它很難理解如何把它的訴求通過5G實現,這需要運營商能夠簡化用戶接入到5G的方法,簡化研發導入過程。需要通過業務使能,讓5G中的基礎能力通過IT方式提供給最終開發者。”
王翔表示,“同時,業務的創新會在一些小企業迸發。經常有說法稱,大企業會面臨創新的窘境,小企業是創新的原動力,但小的企業無法擁有大企業所具有的資源,比如在AI、大數據領域,它的資源就無法跟大企業相比。如何讓小企業創新的能力和資源匹配,這也是運營商需要考慮的。”
5G的成功需要不同的角色進行協同,但最終用戶是行業價值的定義者。作為通信服務商和制造商,需要用更簡、更省、更好的方式來提供相應的內容。王翔指出,中興通訊通過多種手段來滿足行業用戶要求,首先是成本問題,“5G成本很高,如何才能降低成本”,希望有一個極簡、極省的網絡。中興通訊從兩個維度來解決,一是通過技術進步,將5G設備做到成本最低;二是通過網絡融合來實現,比如核心網的融合、站點的融合等,通過極簡的網絡融合來實現網絡的成本最佳。
其次是網絡的敏捷性,因為5G業務很多都是從0到1,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用戶和運營商需要“快”,每一個業務能夠快速迭代、快速實現。這無論從開發者的角度,還是從運營商的角度都非常迫切,中興通訊能提供“軟件定義、云原生以及基于服務的架構”等方案,幫客戶進行快速建網和業務迭代。
王翔還重點強調了邊緣計算的價值,認為很多情況下5G業務的等級排在第一要素,只有業務需求被滿足,業務才會有價值,然后再綜合考慮其它方面的平衡。中興通訊通過融合架構,能夠提升30%的計算能力,通過輕量級的邊緣使組件精簡60%,同時通過高效引擎使CPU的負荷下降80%。
王翔表示:“整個5G需要整個行業共同努力。中興通訊也期望在5G時代,能夠和更多的行業伙伴一起推動行業創新,只有這樣5G發展才會更加健康。到目前為止,中興通訊已經與300多家行業伙伴開啟合作。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5G應該能快速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