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8日消息(水易)數據中心作為未來網絡的控制節點和內容載體,正在經歷著云化以及ICT融合帶來的巨大變革。而隨著數據中心的規模化發展,云計算數據中心網絡拓撲的持續升級演進,對數據中心光互連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硅光技術以其材料特性以及CMOS工藝的先天優勢,能夠很好的滿足數據中心對更低成本、更高集成、更低功耗、更高互聯密度等要求,有望在數據中心互連市場大顯身手。
在日前舉行的“硅光集成與數據中心應用線上研討會”上,京東科技云事業部光網絡架構師陳琤發表“云計算數據中心用戶視角下的硅基光子技術”的主題演講,從使用者的角度闡述硅基光子技術在數據中心的應用前景。
硅光是最具前景的光互連技術方案
陳琤指出,隨著數據中心網絡的規模化發展,要求underlay的網絡做到高吞吐量、易擴展以及開放化。具體到高吞吐量,首先是服務器接入帶寬提升,然后是東西向流量的劇增,更多要求網絡設備的接口帶寬逐步提升。易擴展主要體現在隨著承載的業務靈活多變,要求網絡資源能夠做到平滑調度,以應對網絡的擴容和裁撤。
開放化的需求方面,由于現網環境下往往采用不同廠家的網絡設備,需要在兩個維度上做到開放化,首先是硬件與硬件的解耦,其次是開放控制軟件和硬件的解耦。陳琤指出表示,綜合來看,對數據中心內光互連技術也就提出了進一步的發展要求,首先是高速率,然后是標準化,最后是易運維。
從數據中心互連拓撲演進的趨勢來看,目前大規模部署的拓撲機構包括10G/40G、25G/100G兩種網絡架構,幾乎所有互聯網廠商所使用的設備形態以及光模塊形態高度一致。而下一代網絡拓撲將存在200G和400G兩個較大的陣營,數據中心用戶將根據承載的業務特點,選擇不同的拓撲路線,不過都將基于50G PAM4 SerDes的交換芯片,光模塊封裝形式包括QSFP-DD和QSFP56。
具體到光模塊技術方案的發展方向,陳琤表示將朝著高速率、低功耗、高密度、低成本、標準化方向發展。而硅基光子技術,因其硅材料的特性以及CMOS工藝的先天優勢,能夠很好的滿足上述五大發展方向,也就使得硅光成為最有前景的一種光互連技術方案。
硅光應用場景豐富,CPO下優勢明顯
陳琤介紹,隨著數據的增長,硅光技術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100G時代,硅光可以應用于PSM4和CWDM4兩種產品形態;200G時代,可以應用于FR4;400G時代,可以應用于DR4、FR4/DR4+以及LR4/LR8,相干光等;800G時代,硅光基本可以應用于全系列的光模塊類型。
具體來看,25G NRZ SerDes時代的硅光產品,即100G的硅光模塊,作為硅光技術商業化的第一步,已經實現批量發貨。不過,陳琤指出,100G時代,由于傳統的III-V族光模塊具有成熟的技術完整度以及完備的產業鏈,在成本和性能上仍保持著相當的競爭力,硅光模塊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補充方案。
而到了50G PAM4 SerDes,100G PAM4 SerDes以及后續的演進升級,也就是400G、800G時代,硅光技術將很有潛力成為低成本、低功耗的解決方案。據了解,近期眾多廠家發布了基于硅光的QSFP-DD產品,陳琤認為,相信在400G的產品中,硅光的部署比例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陳琤表示,上述介紹的應用形式,無論是硅光,還是傳統的III-V族分立器件方案,基本屬于同一個賽道,遵守同樣的MSA,同樣的IEEE規范,同樣的接口標準,硅光的優勢只是在于高度集成和材料工藝帶來的低成本。
硅光技術的另一條賽道在板載光子,即所謂的Co-Packaged Optics。硅光的先天優勢在于,能夠將高密度的硅光IO放置在離Switch芯片最近的位置,避免了電信號在PCB板上的長距離和不等距傳輸,并能夠降低信號傳輸衰減和系統的整體功耗。目前,陸續有廠商推出12.8T、25.6T的Co-Packaged方案的DEMO。
另外,在相干光應用場景下,由于相干光調制監測系統的器件構成更為復雜,這樣硅光的高度集成優勢更加顯現。目前較為熱門的QSFP-DD ZR光模塊基本都是硅光方案,將來有機會取代波分傳輸的電層設備,簡化網絡結構,降低成本。
硅光前景樂觀,仍需產業鏈優化整合
據陳琤介紹,經過多年的發展,硅基光子技術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從設計流片到封裝測試到系統集成,眾多公司都在參與這一市場。截止目前,已經有大規模部署的產品類型,包括100G PSM4和CWDM4以及相干光產品。
陳琤指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可插拔光模塊作為標準化程度很高的產品形態,用戶關心的是可靠性和成本。400G及400G以下速率的光模塊,傳統的III-V族解決方案,憑借多年的技術沉淀,成熟的生態鏈,仍保持競爭力。
對于硅光方案而言,陳琤表示,其優勢主要集中在集成度和相對廉價的CMOS工藝,尤其是在有高密度集成需求的應用場景,例如QSFP-DD ZR、Co-Packaged等,硅光將會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不過仍要依賴產業界的進一步優化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