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8月15日消息(安迪)在“2022世界5G大會”期間舉行的傳感器發展應用研討會上,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郭源生表示,傳感器產業化發展需要從應用中尋找經濟效益,從產品的技術中拓展能力,構建產業雙生態。
傳感器是數據獲取的基礎器件。郭源生指出,傳感器包括8大敏感:聲音、力敏、光敏、氣敏、磁敏、溫濕敏、RFID、生物敏。傳感器技術創新和發展趨勢包括:一是敏感機理與材料多樣化(半導體、陶瓷、金屬、光纖等新材料);二是共性工藝技術創新,MEMS工藝特征(工業微雕);三是芯片、器件、集成化創新;四是無線網絡傳感器,智能化節點、網關設備。
據郭源生介紹,美國傳感器技術主要發展趨勢包括:MEMS工藝技術(微型化、集成化、低功耗、產業化能力強);智能化、網絡化技術(無線);能量捕捉技術(微能量獲取技術),形成數字化、網絡化、自組網、自供電的傳感器節點產品,稱為工業可穿戴。
郭源生從應用案例分析了傳感器產業發展趨勢和創新方向,傳感器、私有云、人工智能等多技術融合后的家庭智能終端,家庭智能終端和機器人應用家庭化。物聯網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包括: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環境監測、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醫院、智能高鐵、機場圍界、食品加工、感知石化、智慧農業、物流信息、智能樓宇、生物制藥、政府公務、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社區醫療、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等四百多個示范工程項目。傳感器技術決定著系統與裝備的功能的優劣,無論哪種裝備只不過是傳感器的安裝平臺,智能化程度和功能的優劣,是看其安裝了什么樣的傳感器和安裝了多少傳感器而已。
在郭源生看來,傳感器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可以總結為六個字:高、小、散、多、缺、難。傳感器產業化發展,需要從應用中尋找經濟效益,從產品的技術中拓展能力。
“同時,如何打造產業生態體系,這是產業發展必由之路。”郭源生建議構建產業雙生態:第一個生態是產業鏈完整性、集群化(特色產業鏈);第二個生態是現代服務業,平臺化(營商環境),“實現政、產、學、研、用、服六維一體,企業要打造產業鏈,行業要打造產業集群,地區地方要打造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