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12月12日消息 經國務院批準,由科技部和河南省政府共同主辦,以“5G變革 共繪未來”為主題的2023世界5G大會于12月6日至8日在河南省鄭州市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圍繞“強基韌鏈與引領帶動”、“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世界5G大會設置12個平行論壇。
在以“融合創新提升價值空間”為主題的“Tech Talk 2023 創新技術論壇”上,中國移動設計院網優產品部總經理、教授級高工高峰應邀作了題為《聚焦價值牽引 構建“五極”的無線自智網絡》的主題演講。
無線智能化是大勢所趨:2025年實現L4級別
高峰指出,作為全球最大的運營商,中國移動運營著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網絡,4G/5G基站數量超過500萬個,小區規模達到1500多萬個,網絡參數規模達到60萬個,單日無線網優調整參數高達6000萬條;從網絡頻率上來講,從最早的2G“一網雙頻”演進到5G時代的“五網十二頻”。“要實現多網協同高效發展,必須要進行無線網絡智能化,必須構建全新的運營管理體系,無線智能化是大勢所趨。”
另外,無線網絡從規、建、維、優、營工作環境特別多,流程也非常復雜。網絡規劃方面,面臨著網絡仿真比較粗糙,還不夠精準;建設方面,基站開通、入網方面效率比較低;網絡維護方面,還是以被動為主,缺乏主動維護和故障預測;網絡優化方面,基于從客戶感知方向出發的應用還是不夠完善;從運營方面,要求構建綠色、低碳、安全的無線節能體系,怎么把綠色、低碳和用戶感知結合起來,這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怎么利用AI技術,高質量解決網絡運維、優化、感知、預測、診斷和控制等難題,需要圍繞智能化做更多的工作。”
高峰表示,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慧鏑在TMF上率先提出基于自動化、智能化、孿生化的自智網絡概念,總體來說就是“0、3、4”。0就是提供零等待、零故障和零接觸體驗,打造自配置、自修復和自優化能力,爭取在2025年實現L4級別的智能化水平。
三條技術路徑協同推進:實現“五極”價值牽引
在發言中,高峰簡要介紹了中國移動在自智網絡方面的目標和規劃。
第一,業務開通方面,電商化趨勢,一站式開通、全流程可見,開放網絡的自服務要求。第二,通信網絡智能保障的全局化,需要保障端到端的業務和用戶體驗。第三,一線員工操作智能化,對一線員工進行賦能,通過對話式運維,進行故障診斷、預測、定位等。第四,網絡感知融合化,通感一體,包括啞資源數字化治理;第五,運維運營精細化。
節能降本也同樣是中國移動關注的重點。但高峰強調,節能的同時,不能影響網絡質量和客戶感知,“如何進行多目標的協同優化,利用智能化手段進行降本增效,這是個挑戰。”
中國移動從“三零三自”出發,網絡運維已經從面向設備、面向管理轉變為面向客戶,面向服務,面向業務出發。實現運維+運營,到效率+效益的擴展。增效方面,提供極速的業務交付,極佳的資源效率。降本方面,實現極簡的一線作業,極省的運維成本。提質方面,實現極優的網絡品質。“我們通過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包括AI能力內生的智能化水平,達到我們‘五極’價值牽引,這是我們的整體目標。”高峰指出。
要實現“五極”價值牽引,高峰認為有三條技術路徑:首先,對自智網絡關鍵技術再理解。中國移動認為自智網絡由網絡自動化、網絡智能化來構建,自動化是基礎,智能化是提升手段和賦能方式。中國移動已經對所有無線領域平臺進行了原子化解耦和容器化封裝,通過對海量數據實時處理和分析,提升自動化水平。其次,通過數字孿生網絡,通過多層次、多模型大系統的動態建模和仿真技術,建立實時大模型和半實務結合的迭代孿生,實現數字孿生。第三,人工智能,包括復雜網絡的建模,還有網絡知識圖譜及驅動,包括單模型分布式學習,多模型的群智式協同,最終實現感知自動化、分析孿生化、決策智能化、執行自動化。
在談到AI大模型技術在網絡領域的落地時,高峰指出,中國移動設計院在大模型的基礎上,突破了一些小模型的知識提煉,已經突破了泛化復用方面根本局限以及煙囪式的建設方式,實現網絡全景式的感知洞悉,以及網絡全量事件的邏輯推理和網絡全景業務的智能支撐。以無線運維為例,中國移動構建了以“6+N”為核心的無線自智的運維體系----無線運維工作臺。
在數據層,包括PM、CM、MRDT的數據進行統一采集。在原子能力層,把所有原子應用能力,包括容量,覆蓋各種能力進行原子化的解耦和封裝。在應用層可以靈活調用,包括編排。通過編排后,可以支撐規劃建設、維護優化等上層應用。目前,中國移動的無線運維工作臺在全國31個省部署應用,部署了將近300套。在全時優化、指令、參數、配置、節能、覆蓋、自動開站等多個方向,效率提升明顯,每年節電成功率是98%,自動開站效率提升了75%,無線小區自動化優化效率達到86%,全年節電30多億度,帶來賦能效益在5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