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17日消息(水易)4月16日至18日,由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4全球6G技術大會在南京召開。圍繞6G愿景共識,一同探討6G技術和業務的未來藍圖,旨在6G標準啟動前推動凝練全球共識。
在16日上午舉行的“6G在全球”分論壇上,中國電信首席專家、貝爾實驗室Fellow、IEEE Fellow畢奇表示,中國在5G領域已經實現長遠的發展,并對全球生態系統作出了重要貢獻。展望6G,AI、通感、衛星將成為最具潛力的三個發展方向。
不過,在畢奇看來,這三個潛力發展方向中,與AI的整合之路尚不明朗,對運營商來說道阻且長,Al是面向軟件的技術,更適合應用領域,近期市場主要面向互聯網巨頭,運營商的收入潛力尚不明確。另外,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可能不會帶來收益,衛星由于其有限的系統容量更有可能成為一個利基市場,它主要是一種從競爭中攫取高端用戶的工具。
因此,從目前來看,與傳感技術的整合似乎是運營商最大的創收機會,其中最大收入來源可能是無人機服務。畢奇強調,無人機將在快遞業、農業、智慧城市、低空巡檢的場景發揮價值,已經有了諸多探索。“無人機在垂直行業的應用是運營商不能錯過的高價值物聯網領域。”
當然,想要這些潛在業務實現大規模發展,需要無人機具備自主性和互聯能力,也為運營商孕育著巨大市場機遇,運營商可以做的不僅僅是提供“管道”,例如低空空域通信網絡覆蓋、視頻回傳、飛控平臺等,另外導航系統很可能由第三方或運營商建設。
畢奇介紹,研究表明,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通過蜂窩網絡實現低空網絡覆蓋可行。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在8個不同的城市進行了試驗。以某城市為例,已經部署近萬個5G基站,用于低空覆蓋的基站不到100個,覆蓋質量滿意。“覆蓋低空空域的基站數量占地面基站數量的1%~2%,但可以帶來兩位數的收入增長。”
畢奇也坦言,目前該領域的全球標準化與商業進展脫節,需要加快步伐。在MWC 2024上,中國電信發布了《通感一體低空網絡白皮書》,旨在向全球倡導移動通信從地面向低空發展的必要性,引領全球合作伙伴間的緊密合作,共同打造低空經濟賴以生存的網絡生態,促進全球產業鏈在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
“如果蜂窩產業抓住每一個機會,蜂窩產業的增長就不會飽和!”畢奇表示,希望蜂窩產業能夠進一步抓住無人機和低空經濟的發展機會,為行業提供智能化、多樣化的低空信息服務,快速發展低空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