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24日消息(九九)以“創新預見6G未來(Better Together, Better Future)”為主題的2024全球6G技術大會近日在南京隆重舉行。在期間的“未來業務與應用猜想”分論壇上,來自產業界和學術界的多位領軍人物針對“6G與低空經濟”這一議題展開了深入的圓桌討論。
在5G商用5年依然苦尋“殺手級”應用之際,業界迫切希望低空經濟成為6G最成功的商業場景。在國新辦上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表示:“低空經濟是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將來一定會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一定能夠更好地造福百姓,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副秘書長吳建軍主持的“6G與低空經濟”圓桌論壇上,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李世鵬、中興通訊副總裁王欣暉、高通中國研發負責人徐晧、中國聯通研究院副院長魏進武、空陸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李琨等嘉賓就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關鍵技術及挑戰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并一致認為低空經濟與6G相伴而生,6G是低空通信技術演進的方向和未來。
方興未艾:低空經濟“藍海一片”
今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加快實現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商業應用,推動“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應急救援”等規模化發展。
“作為低空經濟領域的連接提供商,我們堅定地認為低空經濟一定是一片藍海。”李琨說。低空經濟涉及航空器械設備制造商、低空通信運營商、空中交通管理部門以及低空經濟領域各個行業的用戶,這些領域和行業的門檻非常高,對資金技術的要求也非常高,而低空經濟現在剛剛起步,“可以說是方興未艾,藍海一片!”
李世鵬介紹,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已啟動低空飛行,最典型的代表是通用航空,美國在冊通用航空飛機約有22.2萬架,其中近60%的通用航空飛機為私人擁有,有些人甚至可以開飛機上班。我們國家不同于歐美,將低空經濟視作一種經濟形態,例如城市公共交通、無人機物流等。深圳市走在我國低空經濟前列,無人機外賣和快遞已經占據一定比例,未來將形成巨大的經濟體量,可以說移動通信未來的巨大市場就在低空經濟。
無需等待:5G-A亦可支撐低空經濟
王欣暉指出,“低空經濟并不只是6G的”。6G的第一個版本最早將在2029年Q2提出,從版本確定到產業準備至少需要一年,但規劃中2030年低空經濟將達到一萬億的目標。這意味著最近幾年需要基于現有技術做低空支撐。5G技術,尤其是通感一體化,在當下已可以支撐低空經濟發展。
徐晧從技術角度分析,低空經濟很適合用5G或者6G。手機在室內可以連WiFi,但是無人機空中通信不可能從一個WiFi切換到另外一個WiFi,在低空經濟的推動下,大量的無人機或其他低空飛行終端將使用5G或6G移動通信。
徐晧補充說,“我們甚至于不用等到6G,5G就可以實現對無人機的支持,如無人機通信和感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5G市場和無人機市場,并擁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在政策支持下,低空經濟的應用前景十分可期。除快遞之外,還可以發展農業、電力網絡巡檢等2B應用。
對于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李世鵬表示“我們在地面上可以做的事情未來在空中都可以做,甚至因為有高度優勢,效率等各方面會提高,會帶動一系列的各式各樣的應用。”
相伴而生:6G賦能低空經濟向規模縱深發展
魏進武表示,低空經濟之所以是一個經濟形態,一定是以規模化作為基礎的。他指出,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存在三大制約因素:首先是安全監管,端、網、云、業都有可供監管的要素;二是飛行管理,將民航管理體系納入到正常工作體系可以促進無人機的運行發展;三是服務問題,將智能運營和穩定連接納入6G整體構建。“我覺得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可能會和6G相伴而生,對6G運營體系提出更多要求,對多技術混存一體化體系提出更高要求。”
魏進武進一步表示,網聯化是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的首要條件。現在所有出廠的無人機基本上都沒有內嵌式網聯,5G網絡已經具備網聯化基礎,在地面網絡做優化之后可能可以解決低空網聯中80%以上飛行器的識別和運營問題。
李琨指出,歷數4G、5G、A2G等低空通訊技術,以及傳統衛星通訊技術,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單一的通訊技術可以滿足一千米以下所有航空器的連續連接服務,需要把不同的物理網絡進行融合,為低空經濟提供全面的、完整的、連續的連接服務。
并且,這種融合還只是業務層面的融合。而6G將實現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實現全球全域覆蓋,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全面的網絡連接和鏈路保障。6G融合將是從通信體制到系統層面的真正融合,也是6G低空通信技術演進的方向。
商業閉環:運營商服務及盈利模式值得探討
李琨進一步指出,通訊技術是低空經濟實現商業閉環的關鍵,尤其是6G。
他解釋說,6G能夠構建精細化的空域管理,能夠實現無航路的空運,“簡單來說無人機可以滿天飛”,6G可以對無人機的飛行姿態進行感知,能實現全空域的實時監管,6G還可以實現無人機的遠程引導和控制。“既可以看得見,又可以管得住。”所以說,6G可以解決制約低空經濟規模發展的效率問題、成本問題和安全問題,進而實現商業閉環。
至于整個低空經濟到底需要多大的投入?運營商的下一步盈利模式怎樣?魏進武認為可以從通信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三種模式中得到借鑒:漫游模式、鐵塔模式和共享模式。“6G的商業化問題逃不出這三種模式,要么是資本形式,要么資產形式。”
在低空經濟市場,運營商或將不是賣流量,也不是賣連接,而是提供一個全連接的智能空間服務。而通過網絡鏈路服務提升感知和計算能力,是運營商提供商業服務的一個核心點。屆時,無人機將裝配帶有實時鏈路通訊功能的機載終端,以保證無人機大規模、高密度的飛行和運行,這將是運營商的機會也是產業界共同的機會。“至于具體的經濟模式,產業界未來會共同找到一個答案。”這同時也是“6G與低空經濟”圓桌論壇給出的一個開放性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