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7月5日消息(艾斯)上周,以“未來先行”為主題的2024 MWC上海盛大舉行,本次大會聚焦“超越5G”、“人工智能經濟”和“數智制造”三大技術主題,不僅展示了通信行業的最新技術實踐與成就,同時全球前沿思想理念也在這里碰撞與交織。
“5G的上半場,中國無論是在基站部署數量、終端用戶規模或是垂直行業的推廣,在全世界都非常領先。隨著5G-A時代的到來,R&S將和業界伙伴緊密合作,推出更多更強的測試解決方案,繼續為中國的5G發展添磚加瓦。”羅德與施瓦茨(以下簡稱"R&S")中國產品與系統部總監金海良在2024 MWC上海接受C114采訪時表示,作為行業領先的測試和測量企業,羅德與施瓦茨始終走在技術創新的前沿,以全面的測試測量解決方案為移動通信行業的未來增加更多可能。
圖:2024 MWC上海羅德與施瓦茨展臺
5G-A時代網絡新特性對測試提出新要求
據介紹,在今年的MWC上海期間,R&S重點展出了包括5G/5G-A、6G以及短距通信測試等相關的解決方案,從面向更高速率的三載波聚合(3CC),到物聯網技術“頂流代表”5G Redcap,再到行業熱議的非地面網絡(NTN),以及非常前沿的太赫茲與4.9GHz通感一體化測試,還包括了短距通信的WiFi7信令和UWB FiRa認證測試等,可謂一應俱全�?梢哉f,R&S此次展出的每一項解決方案都是行業最關注、最熱門的技術方向,其展臺前持續不斷的人流涌入,更是證實了與會觀眾對這些創新方案的極大興趣。
金海良談到,中國已經提前來到5G下半場,隨著3GPP R18標準的凍結,5G-A將逐步引入一些新特性,這對測試測量設備提出了新的挑戰。從測試測量的角度來看,5G能力的增強需要功能更強大的測試儀器,比如多載波,多天線測試需要儀器提供更多射頻通路,面對5G越來越多的頻段組合,一臺儀表是否能夠搞定?同時,衛星通信、通感一體化、XR等新的技術需要新的測試方案。另外,5G-A當中還兼具對能力的裁減——5G RedCap就是這樣的例子,這會帶來降低測試成本的需求,客戶會需要經濟而高效的解決方案。
“針對能力的加強和裁減,R&S儀器都是基于靈活的平臺架構,因而可以提供從低到高的各種不同配置的儀表,并具備靈活可升級的特點;針對新技術,R&S推出了領先且創新的測試方案,如NTN、通感一體、XR測試等�!彼麖娬{,R&S的解決方案涵蓋研發、認證到生產等各個環節的測試,從而能夠幫助客戶在5G下半場快速實現產品和應用的落地。
如上所述,在5G-A新特性中,多載波聚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提升。在2024 MWC上海期間,R&S聯合聯發科技(MediaTek)合作展示了基于FR1下行三載波聚合的最大吞吐量測試。這一技術使用R&S CMX500 一體式信令測試儀(OBT) 和聯發科技天璣旗艦5G移動芯片。此次測試基于兩種不同的頻率以及帶寬配置,配置一基于N41 2CC(100MHz+60MHz)和N79 1CC(100MHz);配置二基于N1 1CC(40MHz)和N78 2CC(100MHz+100MHz)。實測最大吞吐量可達4.9Gbps左右。
圖:羅德與施瓦茨中國產品與系統部總監金海良
提前布局6G 積極攜手合作伙伴開展試驗
今年3月,3GPP正式明確了6G標準化的時間表,一時間產業對6G的關注達到新高度。而作為一家測試廠商,必須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提前進行技術預判與布局,才能更好地及時幫助合作伙伴實現產品與服務落地。在這一點上,R&S也的確做到了“快人一步”,搶先籌劃。
“R&S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6G技術,積極參與6G相關組織聯盟,并與合作伙伴一起開展6G技術試驗。具體來講,公司重點關注通感一體化、太赫茲、人工智能、RIS、NTN、新波形等方向。在此次MWC上海展,我們帶來了通感一體化、太赫茲、OTFS新波形等6G的演示系統�!苯鸷A挤Q,展會期間前來了解其6G創新解決方案的觀眾絡繹不絕,顯然,大家對于這一前沿性的技術充滿了好奇。
以R&S此次展出針對D頻段(110GHz至170GHz)亞太赫茲信號產生與分析為例。通過將R&S FE170 前端擴展模塊結合 R&S SMW200A矢量信號發生器和 R&S FSW 信號與頻譜分析儀,使得這兩款高端測試儀表的頻率范圍擴展到覆蓋110 GHz至170 GHz。
另外,金海良也表示注意到了“6G技術5G化”的趨勢,并認為這是一種穩健的創新思維模式。這一方面是因為,“6G應該是從5G-A的平滑演進”,比如AI、通感一體化和天地一體化都屬于從5G-A到6G的技術,在5G/5G-A階段將部分6G技術進行標準化、預商用可以起到很好的研究論證目的,為6G階段真正的大規模商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在5G階段提前使用潛在的6G技術可以更好的滿足新產業的發展需求,例如低空經濟對通感一體化的技術需求。
看好星地融合與低空經濟發展前景
星地融合與低空經濟無疑是今年MWC上海最非常熱門的兩個技術方向,R&S的展臺上自然也不乏這些方面的技術解決方案展示。事實上,金海良向我們表示,R&S非�?春肗TN與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但亦坦言未來發展尚存在不小的挑戰。
他分析道,衛星通信以前主要用在行業客戶,隨著技術的演進和成本的降低,現在逐漸進入消費市場。未來星地融合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首先要解決衛星監管問題,因為不同地區可能會有不同的準入流程;其次相比國外的星鏈,目前國內低軌衛星數量非常有限,星地融合需要一張完善的大規模衛星網絡才能實現無縫連接;再者就是技術方面的挑戰,多普勒、大時延、高衰減、大規模相控陣天線技術等都需要突破;最后是測試難度和復雜度成倍增加,比如綜測儀需要模擬衛星通信信道來驗證衛星和NTN終端的連接,同時需考慮支持不同的衛星星座,比如GEO、GSO或者LEO,這些都需要測試系統來支持。
另外,在我國率先提出的“低空經濟”概念方面,金海良指出,這是一個全新的產業,對通信業者的重點是建設一體化的空聯網,其中包括通信、感知、監管、反制等功能,這是讓通感一體化落地的理想應用。其中存在的挑戰則包括:建設或升級成一個通信加感知的網絡。其網絡部署、優化、干擾協調跟純通信的網絡不同,這需要學習和積累經驗。細化到測試儀表,在研發和生產時需增加雷達感知測試的功能,在網絡優化和干擾協調時需要新的空域網絡覆蓋以及干擾查找方案, 以及當中涉及到的使用低延遲的近地軌道衛星和地面通信的融合方式來提供無處不在的通信覆蓋。
目前,R&S針對這兩種應用都可以提供比較完整的測試方案,比如衛星的研發、制造、衛星在軌監測以及地面站測試方案,衛星終端的準入、研發、生產方案;低空空聯網ISAC生產以及研發方案,高精度定位方案等,還有NB-NTN和NR-NTN的設備連接測試,尤其對于NR-NTN測試,R&S的綜測儀可以模擬動態多普勒和動態時延,很大程度解決了終端廠商的測試痛點。據悉,在此次MWC上海期間,R&S和紫光展銳合作展示了基于3GPP R17規范的5G NTN NR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