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 "儀"筑新質生產力"智"引測試新未來 為主題的"第二屆信息通信儀器儀表產業技術峰會"在成都順利舉行。本次峰會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信息通信測試儀器儀表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承辦。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太赫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IMT-2030(6G)推進組太赫茲通信任務組召集人陳智應邀作了題為《面向6G的太赫茲信道測量與儀器研制》的專題演講。
陳智指出,從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來看,每次技術迭代都會引入新的頻譜資源;對于6G而言,具備更高傳輸速率和感知精度的太赫茲將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候選頻譜。而要深入研究太赫茲,就必須要了解信道,建立信道模型,在這個過程中測量儀器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信道測量的數據,來支撐信道模型的最終建立,而要獲取信道測量數據,必不可少的就是專用的信道測量儀器。"
陳智表示, 圍繞著太赫茲信道測量,在300GHz以上的超高頻段以及30G超大帶寬方面,以及大跨度的測量范圍,當前還沒有專用的測量儀器,也缺乏針對性的測量方法。如何去破解這些難題,陳智認為,產業界需要充分認識太赫茲頻段特殊的物理特性,諸如多普勒效應、分子吸收和漫反射等,需要在信道測量時進行準確刻畫。與此同時,太赫茲應用場景的復雜性也使得信道建模面臨著多樣性,這都對測量儀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陳智指出,針對太赫茲信道建模的特殊性,在國家自然基金委的支持下,電子科大聯合電科思儀等合作伙伴,開發了時頻(時域和頻域)雙模的太赫茲測量專用儀器,在大帶寬采樣、超高頻段、遠距離測量等方面進行了技術攻關和科技創新,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進展,并向ITU輸出了相關報告,得到了業界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