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9月27日消息(顏翊)當前,“AI大模型”正在引爆新一輪技術革命,同時,“空間計算”、“具身智能”等應用對網絡算力、時延、可靠性等提出了新的需求。面對AI發展帶來的新需求,未來幾年內網絡發展將會迎來怎樣的趨勢?
在9月25日舉行的ICT中國·2024高層論壇暨國際信息通信展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發表了題為《AI推動網絡發展模式創新》的主旨演講。他認為,AI發展需新型網絡架構及核心技術支撐。
據悉,近年來,國內外企業、標準組織、產業聯盟積極研究TSN、DetNet等確定性網絡技術。劉韻潔表示,確定性網絡已成為未來網絡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在網絡領域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契機。
確定性網絡支撐AI大模型時代網絡發展
劉韻潔指出,面向AI大模型時代,需要計算、網絡、存儲、系統間的高效協同,構建高性能算力底座,實現超大規模集群萬卡協同。此外,廣域傳輸存在瓶頸,算力與數據跨域共享難。因此,構建“千公里級無損確定性廣域傳輸能力”已成為算力廣域高效傳輸互聯的重要基礎。
劉韻潔介紹,其團隊已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術群,開創成功一條互聯網發展的全新技術路徑,推動了我國自主可控未來網絡產業生態構建。他將傳統網絡比喻成“普通馬路”,確定性網絡則如“網絡高鐵”一般準時準點,把“盡力而為”變成“確保所需”。
在非確定性路徑下,隨著突發流量大小不同,對業務流量有較大波動的影響;而確定性路徑下,無論突發流量多大,均能提供穩定的時延抖動和時延保障。
2022年8月,劉韻潔團隊就基于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在全球率先實現廣域確定性網絡大規模部署驗證,覆蓋省會、計劃單列等40個城市,并首次實現華為、新華三異構廠家設備的組網。
經過CENI現網測試,其確定性無損傳輸能力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今年8月,其已正式開通了覆蓋北京、南京、上海等35個城市的廣域確定性網絡。
同時,確定性光電融合路由技術也取得突破。劉韻潔稱,今年年底可以在若干個城市提供光電融合實驗,到明年年底,21個城市可提供光電融合服務。
突破“光電融合ZR+技術”、“確定性網絡技術”,“CENI大網操作系統光電融合調度技術”三大關鍵技術,在CENI現網上已實測驗證實現長三角2000公里無電中繼遠距傳輸、400G零丟包無損傳輸、全顆粒切片按需傳輸,三大關鍵技術在CENI現網實現的高速、高效、靈活、低成本確定性傳輸能力已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劉韻潔介紹,確定性網絡在AI領域有兩大應用場景。一是面向多云異構算力的分布式訓推確定性網絡。AI大模型的分布式訓練推理需要一個時延能精確控制、零丟包的確定性網絡。時延抖動也對訓練效率產生影響。確定性網絡能精準保障最大20us抖動,可靠保障AI大模型的訓練效率。
二是動態切片彈性形成互聯網式AI算力專網�;诖_定性網絡的動態切片能力,實現一網多用,既可提供專網式的服務質量,又能像公網一樣經濟、方便。基于確定性網絡操作系統,業務可分時復用,帶寬可按需變更,計費可靈活計量,靈活調度自動匹配“分時計算”、“潮汐計算”、“突發計算”等各種AI計算和傳輸場景。
確定性網絡三大重要應用
最后,劉韻潔指出了確定性網絡的三大重要應用。一是在CENI基礎上提供廣域無損低成本新型東數西算業務服務。CENI通過技術迭代提升到400G/800G,可作為國家算力網和數據要素承載網的重要基礎設施。
二是服務工業互聯網(工業外網)。CENI已建設了智能、柔性、安全、可定制的長三角一體化網絡,滿足江蘇省、國家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專用場景、車聯網等重大科研試驗與產業示范應用需求,實現核心技術創新引領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垂直行業。
三是智能互聯網支撐行業大模型高質量發展。劉韻潔認為,我國最大的機會是在行業大模型,面向干行百業提供不同需求的專網服務,為不同行業、企業、用戶提供按需定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