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11日消息(苡臻)4月10日至12日,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5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原全球6G技術大會)在南京召開。
在同期召開的“空天地一體化與數字低空”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我們正處在技術突破與產業變革交織的時代,空天地一體化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類對空間的認知與利用,而數字低空經濟則以數據為紐帶,推動交通、物流、城市管理、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深刻變革。
空天地一體化技術將衛星、航空器、地面設施深度融合,形成全域覆蓋、智能協同的立體網絡,對數字低空經濟發展起著關鍵基礎的支撐作用。這種技術與行業領域的交叉融合將突破傳統領域的邊界,從5G到6G,從北斗導航到低軌衛星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正突破傳統通信與感知的局限。
例如,電信運營商可通過天地一體的衛星互聯技術,融合低空智慧化的管服平臺,5G、無人機、云平臺等,實現航空器全空域的管控和自動化的飛行控制。未來6G還將實現地面網絡、不同軌道高度上的衛星以及不同空域飛行器等融合而成的全新移動信息網絡,與地面移動信息網絡共同實現地球表面常態化的無縫覆蓋。未來6G通感一體化技術的突破,更可將低空經濟與感知能力提升至新的高度。此外,空天地融合的網絡與AI的結合,將進一步釋放低空經濟的無限可能。
尹浩指出,當前,低空經濟已經從概念的探索邁向產業的爆發期。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全國30個省份將其納入發展規劃,政策紅利與市場的潛力疊加,正在催生萬億級產業生態。
數字低空經濟的內核是數據+場景的深度融合,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智慧農業等典型場景,未來將通過6G主導的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實現快速發展,數字低空應用是檢驗6G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的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場景。
“我們必須認識到空天地一體化與數字低空的融合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乃至國際伙伴的深度協同。”他說道。
一方面,要加強技術創新、突破瓶頸,業界還需要攻克多項關鍵技術挑戰。一是異構網絡融合的技術挑戰,需要解決衛星、航空、地面網絡的無縫切換與資源的靈活高效調度,確保用戶體驗的一致性。二是頻譜資源如何實現高效的利用,在有限的頻譜資源下優化空天地網絡的動態分配。三是如何讓AI更好地驅動智能管理,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網絡的自主優化、故障預測與安全防護。四是多領域技術的協同挑戰,如衛星通訊與5G、6G網絡的融合、自由空間光通訊與微波通訊的混合傳輸方式等等。五是安全與可靠性的挑戰,包括加密通訊、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等,以此來確保信息傳輸的安全。
另一方面,要共建生態,標準先行。要以產業聯盟等平臺為樞紐,聯合產學研力量,制定技術標準與管理規范,推動低空經濟應用市場的規模化復制。鼓勵跨領域的合作,如低空+新能源、低空+文旅、低空+應急等等,打造多元共生的產業生態。
此外,還要有全球的視野,開放合作,借鑒國際成功經驗。要積極參與全球空天技術標準的制定,推動跨境低空數據共享與空域的協作,讓中國智慧為全球低空經濟貢獻中國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