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14日消息(水易)近日,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5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在南京召開。本屆大會以“共筑創新,同享未來”為主題,旨在以推動全球6G標準共識的形成為切入點,進一步邁向全行業的協同共創,實現價值的深度挖掘與創造。
大會期間,vivo通信研究院院長秦飛接受C114等媒體的采訪,從終端設備的角度總結5G經驗,暢談6G發展策略,暢想6G與AI融合發展趨勢。
回望5G經驗,6G發展應注重場景實踐
回顧5G的發展,從2012年開始,產業界就開始布局5G技術。秦飛介紹,當時通信工程師們基本都是坐在辦公室,通過互聯網等手段搜索相關信息,設想XR設備、智能眼鏡等新型終端,未來工廠、社會管理等行業應用需求,以此來進行5G標準的研發。
經過多年的發展,5G的通信速率和效率顯著提高,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所言,從頻效、能效以及每單位數據量的成本、電費等方面來看,5G相較于4G都有著很好的優勢。即便用來承載4G業務,5G還是比4G更高效。
秦飛表示,這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繁榮,如短視頻、直播帶貨等場景。不過,5G在面向XR應用時,業界期望其能發揮5G高速率、低時延的特性,帶來沉浸式體驗,但由于XR設備本身在電池技術、顯示技術、重量控制方面不成熟,沒有帶來良好的用戶產品體驗。
另外在業界期望最高的智能工廠等行業應用領域,目前僅是在一些易實現智能化的典型行業有所應用,沒有在更大范圍實現普及。尤其是大量中小企業用不起也不會用,甚至不清楚5G能為企業帶來何種價值�!八麄儧]有去思考,我們也沒有去思考,因為做通信的工程師很難深入理解行業商業閉環邏輯�!�
基于5G發展的經驗,vivo對于6G的發展有了更為清晰的策略。vivo在2020年就發布《6G愿景需求與挑戰》和《數字生活 2030+》系列白皮書,2022年升級發布《6G服務、能力與使能技術》,也是不斷總結經驗,持續升級發展策略的體現。
在秦飛看來,6G不僅要持續提升通信性能,更要發揮超越連接的更多價值,與行業實現深度融合。實現這一步的關鍵在于與各行業的高效協同合作,若僅用PPT、文字或語言向各行各業介紹6G,會過于抽象,難以理解。
因此,將通信工程師的設想與各行各業工程師們共同探討,梳理聚類潛在高價值場景應用,結合學術界的新理論和產業的新技術,在實驗室中搭建6G用例DEMO。以開放的心態,聯合行業工程師們開展測試驗證,找到問題和技術攻關方向,從而推動技術創新的產業化。秦飛介紹,vivo也成立了移動通信實驗室,并打造了系列6G 原型機,與行業一起探索6G新場景用例和潛在商業模式。
端網云協同,加速人工智能應用普及
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超出預期,技術不斷升級,各行業也在加速擁抱人工智能。秦飛表示,對于vivo通信研究院而言,主要是兩方面的布局,一是通過AI提升通信能力本身,二是基于端網云協同,加速人工智能的普及。
對于提升通信能力本身,vivo早有布局。在OriginOS 5的介紹中可以發現,系統基于自研時空信號地圖能力,通過弱網智慧選網和網絡0感切換,結合高鐵、地鐵、電梯、演唱會等場景優化,讓信號更強勁,上網體驗更好。
例如在面向電梯與地庫場景優化,基于手機傳感器、位置信息等數據,通過神經網絡預測用戶進出電梯/地庫的行為,智能切換和選擇網絡,確保信號連續性。而想要實現AI賦能網絡,需要有更多優質的數據用于訓練,包括終端和網絡之間的交互數據等等,最大的困難就是在于數據共享。
秦飛介紹,6G正試圖打破網元各自封閉的數據,通過開放、平等、高效率、互聯互通的數據面技術,打破數據孤島、實現終端、基站、核心網等網元數據高效率互通,解決當前網絡智能化的關鍵痛點。
對于端網云協同,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通信和AI服務融合。秦飛表示,目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服務基本都已經實現了端側和云側的協作,vivo的“藍心小V”是其中的代表。端網云協同解決的是對實時交互有高要求、算力要求高(端側能力不足以解決)的應用,未來的多功能服務機器人在開放環境完成復雜任務、無人車高精準避障等等都是潛在場景,為人工智能的普及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