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本周,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5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在南京隆重召開。大會以"共筑創新 同享未來"為主題,來自全球的6G領域的思想領袖、技術先鋒和產業領軍人物將再次齊聚金陵,共同探討6G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生態的發展藍圖。
大會期間,中國聯通科技創新部總經理馬紅兵接受C114等媒體采訪時表示,與前幾代移動通信技術相比,5G最大的變化在于5G網絡與垂直行業進行了第一次全方位、親密的"握手",對千行百業的賦能作用已經初步顯現。
"解決需求問題和共性痛點問題極為關鍵,雖然我們看到工業互聯網個性化需求與5G專網結合帶來的能力和效率提升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商業閉環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但這個融合與探索的歷程將會為6G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馬紅兵指出,"從5G到5G-A再到6G是雖然是逐步演進的,但這一次代際的變化我相信一定會有革命性技術的突破和加持,從而實現由量到質的轉變和飛躍。"
在談到6G應用場景時,馬紅兵指出,6G將會極大擴展應用場景范圍,包括人、機(包括具身智能)、物、智能體都會涵蓋在內。"不同的應用場景對于網絡的要求和AI的能力需求很多情況下是截然不同的,以自動駕駛為例,其對時延、容錯、安全性要求就非常高;而低空經濟,則更加強調可感、可控、抗干擾能力。"
在談到6G關鍵使能技術體系時,馬紅兵表示,任何新的技術體系的成功,一定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條件,即場景需求的確定性、技術的先進性、投入的經濟性和商業閉環可持續性等多種因素共振。"第一是需求清晰,能夠解決痛點難點問題;第二是時間節奏,要適度超前而不是過于超前;第三是成本合理,能夠形成產業鏈供應鏈規模經濟。"
頻譜是寶貴的資源。以毫米波為例,馬紅兵指出,毫米波擁有更寬的頻帶,可以支持更高速率、更大容量、更低時延、更大上行,在熱點高容量區域,以及XR/VR、工業互聯網、通感一體等諸多場景中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期間,中國聯通作為官方通信及云服務合作伙伴,成功建成國內首個26GHz頻段5G毫米波網絡,為亞冬會成功舉辦增光添彩。據他介紹,中國聯通自2019年建立高水平研究團隊,積極布局毫米波關鍵技術研究,搭建測試環境,推動產學研合作,開展典型場景業務驗證,毫米波產業聯盟,建立推動國內高頻通感產業鏈從"能用"向"好用"跨越,在標準制定、技術創新、自主可控和產業協同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在展望6G網絡建設時,馬紅兵指出,6G時代運營商可以研究和規劃更大范圍、更高層面的共建共享,有效降低投資成本,節約社會資源,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基礎網絡共建共享層面,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在5G時代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全球運營商學習的樣板,也為6G時代的共建共享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