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6月29日消息(水易)伴隨著3GPP Rel-18標準的凍結,5G-A正式成為一個確定性的方向,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憑借十倍于既有網絡的能力提升和通感一體、無源物聯、內生智能等革命性新能力的引入,5G-A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連接人、家、物、車和千行百業,滿足更多場景和業務所需,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為國家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以“建、用、研”的協同發展理念,實現5G基站占比和密度兩項指標均名列全國第一,5G賦能行業應用同樣領先,領航了中國5G產業發展。
如今,5G-A時代正式開啟,上海信息通信業將如何續寫5G輝煌,在新的征程中走得更快更好?5G-A又將如何助力上海新質生產力發展,將數智新生活帶給千家萬戶和千行百業?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新華網、C114以及上海市通信學會聯合策劃了《解碼上海5G-A城市樣板》節目。見微知著,我們從上海市通管局、基礎電信運營企業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專家、領導的對話中尋找到了答案。
政策牽引 標準就緒:領航5G-A產業發展
時間線拉回到2021年4月,在5G發展勢頭正盛時,3GPP正式定義了5G演進技術的名稱,確定5G-Advanced為5G標準后續演進的名稱,簡稱5G-A。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長戴斌指出,5G-A并不是對原有5G的替代,而是根據具體需求,在更高速率、更大帶寬、更低時延的重點場景需求下,對5G網絡進行演進升級。因此,如何讓老百姓感受到網絡升級帶來的變化,如何激活百行千業的數智化新質生產力潛能,是做為政府職能部門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在202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就印發了《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提出力爭到2026年底,初步建成以5G-A和萬兆光網為標志的全球雙萬兆城市,實現5G-A網絡、萬兆光網的覆蓋廣度和應用深度全球領先。
為實現這一目標,作為上海信息通信行業的主管部門,上海市通管局通過加強組織保障、完善標準規范、強化示范推廣等多方面入手,積極組織基礎電信運營商,以“緊貼應用、按需部署、適度超前”為基本原則,建設靈活性強、投資適度的5G-A網絡。明確提出要推進5G-A關鍵技術的研發以及規模部署,進一步提升上海市創新引領能力和基礎支撐能力,為新型工業化打造關鍵引擎并夯實基礎底座。
據戴斌介紹,上海已部署5G-A基站過萬站,在三載波萬兆用戶體驗、低成本5G物聯普及、通感一體對移動網絡感知賦能等多方面開展探索,5G Redcap基站已基本實現全市范圍覆蓋。5G-A“物、車、空、!币惑w化的網絡建設和融合應用初顯成效。
先行先試 建用并舉:5G-A筑牢新質生產力
在5G從標準到應用的落地過程中,運營商是關鍵力量。作為行業排頭兵,上海三家運營商繼續延續5G時代“先行先試、建用并舉”,以及“建、用、研”的理念,積極推進5G-A的網絡建設和應用創新。
“上海移動實現了5G-A建設規模領先、速率指標領先、商用發布領先。”中國移動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志強介紹,上海移動計劃從今年至2026年累計新建或升級超過2.4萬個5G-A基站,實現上海市區5G-A網絡高質量連續覆蓋。同時孵化出智慧地鐵通信、車聯網、工業互聯網、低空通信、農業信息化管理等5G-A應用創新示范標桿。
上海聯通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歐大春表示,上海聯通完成超過1000個三載波聚合規模組網,支撐視頻直播、云游戲、裸眼3D、XR/VR等新業務。另外在智能網聯汽車、Redcap部署、空天海地一體、低空經濟、毫米波試點等領域均率先邁出了5G-A能力升級的步伐。
在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總經理助理龔豪看來,5G-A相關技術標準仍在迭代演進,通信運營商需要在現網推動新技術的落地試點,逐步催熟技術產業、挖掘應用場景。上海電信目前在萬兆網絡、通感智算、萬物物聯等方面入手推進5G-A的試點部署。
當然,在推進5G-A升級部署過程中也會有一系列挑戰,在“先行先試 建用并舉”過程中,上海移動創新性地摸索出“規建改退優”五字訣方案解決了4G退頻和4/5G干擾的難題,提升用戶使用感知。上海聯通形成“橫向端到端、縱向全流程”的一點響應支撐機制確保了網絡穩定運行。
同時,5G-A在賦能行業的過程中,組合式的創新會帶來全新的挑戰。在中國電信上海公司5G-A試點組組長馬丹看來,一定要強調與行業伙伴的合作,針對性地解決難題,共同推進新技術的成熟和規模應用。
協同創新 價值落地:5G-A點亮數智新時代
5G-A的能力要比5G強上10倍,在提升民生服務質量、增強生活便利性具有很大潛力。隨著AI、機器人、無人駕駛以及通信等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的生活將會充滿令人興奮的變革與可能性。
比如,上海電信在人流密集區域,完成國內首個三載波百站規模部署;上海移動聯合華為,打造了全國首個5G-A智慧泊車系統;上海聯通則面向用戶發布了全國首個5G-A網絡直播套餐。
不僅是在2C端,5G-A通感一體、無源物聯、內生智能等革命性能力,將全面助力千行百業的轉型升級。節目中,三大運營商提及最多的是與上海申通地鐵的合作,5G-A大下行能力可以提升乘客出行體驗,大上行可滿足車地數據轉儲需求,實現智能化運維。更重要的是,5G-A的高精度定位能力,解決地鐵電客車在隧道和站臺站廳等室內定位問題,提升運維安全。
“5G-A項目的落地,在滿足乘客地下空間高質量網絡服務需求的同時,為上海地鐵提供了數字化轉型業務的基礎數據通信底座!鄙虾I晖ǖ罔F集團通信技術總監張立東介紹,申通地鐵自2021年就開展5G公網專用化的研究和試點,2024年開始全網推廣,計劃在2024年底實現全網18條運營線路的軌行區全面覆蓋。
申通地鐵只是5G-A點亮數智新時代的一個縮影。上海移動還在浦東金橋建設的5G-A車聯網全要素示范路線,聯合華東無人機基地開展了低空通感一體試點;上海聯通聯合寶武歐冶推出基于無源物聯技術的物料數字化管理系統,是無源物聯在工業領域首次試商用。
可以看到,無論是技術還是應用,中國通信產業在5G-A方面領先全球。不過,在宋曉迪看來,在商業模式上體現出新的趨勢。例如,傳統的語言和流量業務向“體驗經營”轉變,滿足差異化需求。再比如,5G-A時代,新通話引入AI能力,需要網云融合,基本條件是網絡體驗的保障。
著眼未來 持續演進:加速5G-A更“好用”
“5G-A有很強的技術生命力。未來有5到10年,5G-A將發揮重要作用,在ITU定義的6G愿景中,很多技術方向在5G-A中已經開始研究,甚至開始驗證。”宋曉迪表示,以無源物聯為例,將推動物聯網連接數量從幾十億增加到1000億,實現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實時數據共享和協同,企業通過實時了解供應鏈的運作情況,優化庫存管理、物流運輸等環節。
正如戴斌所言,今年是5G-A的商用元年,從“能用”到“好用”,5G-A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推動標準先行、加快跨界融合、強化生態打造,此外,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助力5G-A產業生態的建設。
梁志強表示,上海移動將打造上海5G A2示范之城,充分利用5G-A及AI技術優勢,推進上海市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提質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推進5G-A網絡與AI融合創新,打造5G-A×AI新連接、新服務、新場景、新體驗的示范標桿,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歐大春介紹,上海聯通將從“5G基礎網絡建設”向“5G-A極致體驗打造”邁進。持續深耕網絡,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行業專網、新物聯等領域重點投入,提前布局低空經濟,與業界伙伴緊密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更智能、更高效、更美好的數字城市。
馬丹指出要從四個方面儲備相關技術,一是申請更高頻段頻率許可,利用多頻協同技術賦能千行百業;二是與行業用戶協同創新;三是依托5G-A內生智能技術探索通智一體;四是安全和數據的探索。
“如何才能用好5G-A,實現新質生產力,需要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宋曉迪表示,網絡層面,華為聯合運營商開展技術創新,已在全球30多家運營商進行了技術驗證;終端層面,全球有近20款手機支持多載波聚合,多個機型已支持默開。
可以說,《解碼上海5G-A城市樣板》勾勒出了上海5G-A落地與未來發展的路線圖。相信在政策牽引、管局指導和全產業鏈共同努力下,上海將圍繞5G-A演繹出更多成功故事,進一步繁榮產業,并為全國作出示范,讓5G-A之花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質量開遍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