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云計算如何開創新紀元?作為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重要組成,4月29日下午,2025智能云生態大會智能云合作論壇在福建福州召開,聚焦以“息壤”為代表的智算能力、國產化產品及場景落地成果。
這場盛會不僅見證了我國智算云服務的跨越式發展,更彰顯了中國電信從基礎設施提供商向智能化綜合服務商轉型的戰略決心。在前沿技術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中國電信始終堅持科技創新,不斷夯實國云智算底座,以自主可控技術與普惠智能算力助力各行業創新發展。
智算需求激增重構云市場格局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智算云服務市場規模已達1200億元,預計到2029年將突破4000億元大關,年復合增長率達27.3%。這波智能化浪潮,云計算不僅重塑各個行業格局,更被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全球角逐的關鍵賽道。
在云服務這片競爭激烈的“戰場”中,中國電信天翼云精準卡位,積極推動云與AI的普惠,受到各方認可。回首2024年,天翼云穩居全球運營商云第一、中國政務公有云基礎設施第一、中國公有云IaaS及IaaS+PaaS市場前三、中國桌面即服務(DaaS)第一,成績引人矚目。
“算力沒法被調度,也沒法跑路,唯一能跑的是數據,數據送到算力所在的地方去算,我們可以調度的是任務。”中國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傅志仁表示,中國電信創新IP業務網架構以及IPv6+協議,面向數據入算/入云、算間/云間互聯、數據流通等場景,研發算力快線產品,提供普惠互聯、彈性帶寬、安全可信的海量數據傳輸服務。
五位一體打造全方位能力體系
去年,天翼云打造“算力·平臺·數據·模型·應用”五位一體的智算云能力體系。今年,進一步明確了這一智算云能力體系。在算力層面,打造萬卡級超大規模智算中心;AIDC采用網絡中置、算力分層的“魔方”設計方案,實現萬卡高速互聯、高吞吐無損通信。在平臺層面,“息壤”一體化智算平臺已接入50家算力合作伙伴,自有和接入的智能算力合計達到62EFLOPS。在數據層面,中國電信積累了豐富的多模態高質量數據集,同時還引入高質量第三方數據,可滿足多種大模型訓練任務的數據需求。在應用層面,天翼云匯聚第三方應用,形成以多模態AI應用為核心的場景化AI應用生態。在模型層面,天翼云預置中國電信自有大模型,引入開源模型和第三方模型,加強模型國產化生態適配,提供豐富模型庫。
生態協同突破AI轉型深水區
盡管智算云市場前景廣闊,但運營商在AI轉型中仍需突破多重挑戰。這些挑戰既來自技術能力的代際落差,也源于商業模式的深層重構。
面對云計算巨頭的技術壁壘與AI企業的場景滲透,在技術研發方面,中國電信加大了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投入,成立了專門的研發團隊,開展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的研究。
在產業協同方面,中國電信積極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構建了開放、共享的智能云生態系統。中國電信與芯片制造商合作,共同研發適用于智算云的芯片,提高算力的性能和效率;與軟件開發商合作,開發豐富的云計算應用程序,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與行業客戶合作,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共同推動智算云在各行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