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移動主導在IEEE成立專注于數據中心高精度時間同步協議的1588.1工作組,中國移動研究院專家當選副主席。同時,中國移動研究院牽頭在國際電信聯盟ITU立項ITU-T G.Suppl.DCSync并擔任唯一編輯人,成為ITU立項的首個數據中心領域時間同步項目。隨著智算快速發展,數據中心高精度時間同步技術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中國移動在兩大國際標準組織成功主導,是同步標準領域的重要突破,為后續支撐智算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智算需求數據量和參數規模呈現指數級增長,智算效率成為瓶頸。中國移動經過深入研究,發現引入高精度時間同步可提升數據中心效率。但數據中心網絡由于客戶端數量規模極大,可擴展性強,其業務可靠性和收斂時間要求更高,對時間協議處理機制和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移動、信通院和華為等在IEEE和ITU共同發起數據中心時間同步的標準化需求,并成功牽頭立項。
中國移動、華為標準專家在參加標準會議時合影留念
中國移動作為全球領先的電信運營企業,在時間同步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提出超高精度時間同步方案,突破高精度性能瓶頸,實現電信網絡最高的同步精度5納秒量級。結合智算數據中心業務洞察,中國移動依托深厚的時間同步技術積累,在IEEE首次提出了引入高精度時間同步提升數據中心效率的四大技術場景:一是依據時間信息在各訓練節點間精確調度訓練任務;二是依據時間信息壓縮數據庫Commit-wait操作之間的等待時間;三是依據時間信息通過時間片進行數據傳輸和交換;四是依據時間信息進行逐段鏈路精確時延測量。IEEE數據中心時間同步的討論引起了全球算力和網絡產業鏈的高度關注,得到了業界20余家公司的支持,最終成立1588.1項目組。
此外,中國移動聯合信通院、華為等推動ITU-T SG15 Q13工作組規范高精度時間同步電信網絡應用框架和協議,加快數據中心高精度時鐘形成共識,促成ITU-T G.Suppl.DCSync標準立項,研究數據中心時間同步的組網需求、模型和架構,提出通過移動承載SPN網絡給數據中心網絡提供高精度時間同步的應用場景,給數據中心及云服務提供SPN高精度時鐘選項。
數據中心時間同步工作組及標準項目在IEEE和ITU雙雙立項后,將定期開展技術討論會議,聚集全球專家,加速技術方案研究和標準制定。
近年來,面向算力網絡的低時延和時延確定性的要求,中國移動基于超高精度時間同步的精準時延測量技術創新性提出超高精度深度覆蓋時延地圖技術架構,精確測量和保障算力業務傳輸時延,實現以算力中心為核心的三級時延圈的“可測量”、“可保障”、“可呈現”。在2024年上海世界移動電信大會期間,中國移動聯合華為正式發布SPN精準算力時延地圖技術,打造算力網絡設計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為新型算力業務提供極致時延保障。
未來,中國移動將繼續攜手華為等合作伙伴發揮在時間同步技術和標準的引領作用,通過高精度時間同步技術創新,助力算力網絡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