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2日消息(南山)2月28日,在MWC24巴塞羅那期間,由中國移動、中國移動吉林公司、中興通訊聯合打造的“Automated Farming”項目(吉林省大安市鹽堿地5G智慧農業項目),榮獲GSMA Foundry“5G貨幣化卓越獎”。
去年在MWC23上,該項目就獲得了GSMA Foundry“卓越貢獻獎”。連續兩年斬獲GSMA大獎,意味著該項目不僅展現了5G賦能農業的技術創新力,還帶來了示范效應和經濟效益,具有更加長遠的商業價值。
據C114了解,我國有17個省區市分布著鹽堿地,其中吉林西部松嫩平原就有100萬公頃的集中鹽堿地區域,占耕地面積的17.5%。鹽堿地難以耕作,棄之可惜,如果能夠通過技術改造,使之“化腐朽為神奇”成為耕地資源,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該項目的示范價值不言而喻。中興通訊協同中國移動,開展了大量5G技術的創新應用,例如:
首創鹽堿地5G“單元化”無人農場理念,通過5G技術打造全視角、全場景、全過程、全成本的國內首個鹽堿地5G智慧農業項目;運用5G遠程駕駛+5G智慧灌溉技術,針對稻田pH和ESP值進行持續檢測,助力鹽堿地生態修復;運用5G無人耕地、5G無人插秧、5G無人機巡田、5G無人收割等技術,實現農業生產全生命周期數智化管理。
項目自2021年啟動以來,5G“單元化”無人農場建設從2個擴展到10個,鹽堿地生態修復成果也從7萬畝擴大到20萬畝,實現年產水稻11萬噸產值,實現直接經濟效益超千萬元。此外,項目的持續推進,為吉林乃至全國其他省份的鹽堿地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可以說是5G技術和農業科技配合而創造的奇跡。從全世界來看,鹽堿地都是不適合耕作的土地,通常被棄之不用;不信邪的中國人,一方面研發出了適應鹽堿地的水稻品種,以及各種土壤改良技術,另一方面則通過5G技術實現了更好的耕種和管理,“變廢為寶”,讓鹽堿地成為寶貴的耕地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從國家戰略層面重視鄉村振興,每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已成為國家推動鄉村振興的代名詞。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到,“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以5G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近年來不斷深入到農業領域,不僅支撐了智慧農場、農村電商等新興產業發展,同時也和農業科技相融合,提升農業發展水平。
可以相信,隨著5G技術的深入應用,還將有更多類似大安鹽堿地5G智慧農業項目不斷取得成功,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據了解,包括中國移動、中興通訊在內,通信業正在全國各地鄉村地區展開行動。